何项北的意思是,如今军粮的数量,只够将士们食用三日的,万一攻打西秦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而粮饷又不能及时到位,己方很可能陷入被动。
君昊然听取了何项北的意见,等着粮饷到了以后再行动。
正好郭运成这个时候找到他,主动要求带人去接应军粮。
郭运成的提议,正合君昊然的心意,他自然是答应了,而且这也是押粮官的分内之事。
这样一来,粮饷抵达边关的时间就会提前,将士们吃饱喝足,继续攻打西秦国。
结果,君昊然这边等待郭运成带回粮草,这一等就是三天。
这三天的时间,将士们已经将储备的军粮全部吃光,郭运成若是再不带粮草回来,明日开始,几十万大军就要面临饿肚子的问题。
君昊然立即派人出去查看情况。
奈何,连续派出去两拨人,得到的消息都是,不光没看到军饷,连郭运成的影子也没看到。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将士们已经一天一夜没有进食。
不过情况还好,大家虽然饿得慌,可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勒紧裤腰带忍一忍就能过去。
与此同时,君昊然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继续派人出去查看情况的同时,也不敢将事情闹得动静太大,以免分散了军心。
现在的君昊然,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找何项北商量,何项北俨然成为了他在边关的主心骨。
何项北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儿,但君昊然那边已经多次派人出去查看情况,他也就没有多言。
现在君昊然找他商量对策,明显是意识到了事情不对。
“何将军,郭运成出去接应粮草,已经快五日整,到现在不光粮草没见到,他的人貌似也失踪了。”
这种情况,不由得让何项北想起某兵书中的案例。
很多朝代当中,一旦有奸佞出现,时常会在队伍当中安插自己的人手。
而这个人手大多数都是押粮官一职。
别看押粮官不用像其他将士那般冲锋陷阵,但在军中却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若是己方一直失利倒是无所谓,那个押粮官会始终低调的眯着,一旦己方大军势如破竹,影响到了奸佞的利益,押粮官就能发挥出他被安插在队伍当中的作用。
如今郭运成的情况,就和他在书中看到的案例十分相似。
何项北直接问出了自己心中所想“殿下,你可了解郭运成这个人?”
太子年纪小,也是第一次领兵打仗,经验上面欠缺实属正常,而且他也没读过何项北那样的书,倒是没有往如此深层次考虑过。
“郭运成在军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平日里只负责粮草供应,这么久以来,并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这是君昊然对郭运成的全部印象。
“我问殿下的并不是这些。”很明显的,君昊然没有回答出关键的意思。
何项北提醒“我问殿下的意思是,你可知道这个郭运成的背景,亦或者说是谁将他安排到军营当中的。”
君昊然陷入短暂沉思后,将自己了解的说了出来。
“是兵部尚书推荐的郭运成,此人就在兵部任职,据兵部尚书说,此人做事够稳妥,又是个没有背景的,做押粮官再合适不过。”
听君昊然说的这些,表面上看,还真找不出郭运成的问题。
何项北又问“那兵部尚书呢?是个什么样的人?”
担心君昊然听不懂自己问话的意思,何项北又补充了一句“换句话说,兵部尚书可有在朝廷站队的行为?”
君昊然摇了摇头“兵部尚书属于中立派,不站任何一位皇子的阵营,只忠于父皇一人。”
何项北继续问“如果郭运成背地里帮别人做事,他这种行为是谁授意的可能性最大?”
这一点,君昊然根本不需要思考“放眼整个朝堂,敢跟孤作对的也只有薛家。”
“薛家?”何项北对朝廷的事情并不了解,才会有此一问。
君昊然将薛家的情况大致给何项北说了一下,紧接着问道“何将军的意思,郭运成是薛家安插在军营中的人?”
何项北没有否认。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不无这个可能。”
想到是薛家人给自己使绊子,君昊然就气得双眼猩红。
“可恶的薛家,背地里对孤下手也就算了,竟然连几十万大军的性命都不顾,他们是想造反吗?”
何项北问君昊然这些,只是给对方提个醒,他比谁都清楚,现在面对的问题,不是动气就能解决的。
“殿下,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弄到粮食,几十万大军总不能就这样饿死。”
还有更严重的情况。
一旦将士们饿惨了,军心必然涣散,更是没有任何战斗力。
万一到了那个时候,西秦国来个突袭,他们就只有被宰杀的份儿。
君昊然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何将军可有良策?"
话音刚落,君昊然的肚子就不争气的咕噜噜叫了几声。
何项北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将带来的一个包裹交给君昊然。
“这是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