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陛下,以臣观之,盐政改制,可谓按部就班,颇有成效。”
“两淮、两浙、山东的行盐,由盐政衙门统一管辖之后,纠捕私盐、南盐北运、平抑盐价等,皆是卓有成效。”
“盐税逐年递增,而百姓不加负担,尤其通海运之后,蓟州、辽东等地,盐价大幅降低,百姓皆以为善政。”
皇帝跟群臣都静静听着。
心中多少也明白其中有些吹捧的成分,若说是统一调度后,税好收了,私盐好打击了,这或许是真的。
但要说抑制盐价,估计也就是某地某时,稍微低了些许而已,毕竟总产量又没拉上去多少。
等张孟通说完,朱翊钧才追问起关切的问题:“盐引呢?”
盐引的名声已经被勋贵、宗室、朝官搞臭了。
想要重建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七年过去,殷士儋年年都说遥遥在望,具体如何,朱翊钧也有些拿不准。
张孟通小心翼翼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缓缓开口道:“陛下,盐引发行之初,确实不为盐商所信,如今已经大为好转。”
“万历二年,户部印发了第一批盐引,数目与两淮、山东盐仓所持盐数之七成相持平,即便如此,一干盐商仍旧生怕户部滥发,亦或者盐政衙门私自印售,纷纷踌躇不前,畏葸观望。”
“好在这四五年里,户部持守正道,期间并未滥发滥用,殷总督三令五申之下,亦没有一份盐引落空而不能兑。”
“再加上有王阁老、许侍郎的族人暗中帮衬勾兑,如今的盐引在盐商中逐渐有了些信用。”
“尤其去年正旦,户部将第一期盐引同步或兑换或回收,并且印发第二期盐引,盐商们极为踊跃,可谓争先恐后。”
这些话都是实情。
主要是还是他自己以及举主余有丁都已经离了这个衙门,他犯不着说殷士儋的好话或者坏话。
倒是刑部侍郎许国突然听到自己被提及,下意识缩了缩脖子,朝这边多看了两眼。
朱翊钧神色略有期待:“山东如今能用盐引易换等额银两么?”
张孟通见皇帝这模样,当然明白皇帝想听什么。
这也是这些年盐政衙门上下多有猜测的事。
但他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实话实说:“回禀陛下,盐引自发易物换银并不常见。”
“只有破产之家,亦或者不晓事之人才会持盐引与人易物换银。”
“去年有一商户想卖盐引,不愿按八成的市价售卖,空口白话想要十足等额,直接被全城上下斥骂儒了子,弄得最后只七成卖了出去。”
比起遵循黄泛区两千年的古制的别处而言,济宁骂人的时候更加雅致一些。
朱翊钧闻言不由摇了摇头。
按这架势,盐引大概是回到了资产的地位上。
比起废纸,这进度其实并不算慢。
不过想要将其用作银票使,恐怕还有得再循序渐进一番才是。
他又随口问了几句,心中对盐政的情况大概有了些数。
朱翊钧缓缓点了点头,朝张孟通颔首笑道:“先这样罢,张卿回去将宛平的职卸了,直接去都察院报道。”
这位宛平县令也跟一路了,该了解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
草场之后的手尾,就不是基层调研的事了。
张孟通立刻反应过来,连忙拜倒:“臣遵旨。”
他的去都察院报道,跟张一心的可不一样。
这是要提拔为御史啊!
别看知县跟御史都是七品,其中含权可是天壤之别!
朱翊钧没有停下来等这位前宛平知县,而是等人起身跟上之后,他才继续说道:“北直隶草场之事,届时由你负责督草场主事、县衙、兵备清丈。”
“先把数目清出来,再说其余。”
张孟通闻言,当即表态:“陛下天恩浩荡!臣过蒙拔擢,万死不辞!”
区区无根浮萍的举人,竟然七年之间,就从区区一州吏目,走进了都察院。
人生在世,宦海浮沉,就应该赌啊!
清丈草场,求之不得!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其可以动身回宛平了。
后者识趣止住脚步,默默躬身告退。
朱翊钧踱步在草场上,看着相隔不远的耕田,随口问道:“户部委官草场郎中是谁?”
户部委官草场郎中是户部的主官,每年都会核查草场的情况。
按理来说,侵占草场,怎么也绕不过其人才对。
吏部王锡爵张嘴欲言,却被户部范应期抢了先去:“陛下,是隆庆二年进士,高世。”
朱翊钧愣了愣,露出回忆的神色,有些不太确定地问道:“高世……此前是蓟州大安口草场主事?”
他亲政以后,处置的奏疏也自然不少。
接触了解的人,也从六部九卿这一堆堂官,逐渐蔓延到了部分五品六品的微末小官。
王锡爵点了点头:“陛下,正是此人。”
朱翊钧皱起眉头:“朕记得此人,前年兵部南京太仆寺卿萧廪上奏,言草场马厂皆为孳牧设也,乃豪强势要占种者多,请朕查给草场。”
“朕从了内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