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第224章 乡野遗贤,根株牵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 乡野遗贤,根株牵连(4 / 6)

了拱手:“陛下今日泛舟,无暇奏对,让我来寻申阁老,再拿不准就上明日廷议。”

申时行袖中的拳头,下意识捏了捏。

而后才无奈颔首:“倪银台请说。”

倪光荐闻言敛容正色:“主要是两件棘手之事。”

“其一是刑部张尚书临走留下的手尾。”

申时行有些疑惑。

张翰是和平交接给潘晟的,按他的性子,也做不出主动埋坑的事情才对。

况且,即便有,又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是六年前杭州府的一起杀人案,衙门断了案犯死刑。”

“三法司复核时,都察院与大理寺颇为犹疑,数次驳回刑部,一度卡了两年,争执不下。”

“随后张尚书知晓,便觉得大理寺拖沓,推诿不职,便力排众议,先行回文杭州地方复核论死,再逼着大理寺签署公文,之后犯人便秋后问斩了。”

无论是儒家教化,还是大明律,都主张慎重死刑。

一旦论死,必须三法司复核。

“本来事情到这里也就罢了,结果……”

说到这里,倪光荐顿了顿。

申时行听到这里,当即有了不好的预感。

倪光荐神情精彩地迎上申时行的目光,缓缓开口:“去年除夕时,该案的受害者,回家过年了。”

“换言之,没有什么杀人案,府衙强行找了个案犯出来,明正典刑了!”

申时行终于知道跟通政司有什么关系。

一旁的周子义苦笑连连,适时补充道:“如今刑部那边拟奏疏拟了半个月,朝中尚且悄无声息,但浙江那边的士人,已然群情汹汹了。”

“士林各大结社奔向走告,赤民百姓义愤填膺。”

“杭州府那边强行弹压此事,抓了一批刊印报纸、揭帖的士人,定的罪名是造妖言,传用惑众。”

“通政司备案过的报社,也一并被查封了。”

申时行牙龈隐隐作痛。

难怪通政司觉得棘手,非要内阁拿主意。

三法司多半想私下给这事把屁股擦了,否则断不至于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官面上还没消息。

致仕的张翰有没有责任也难说,这同时还牵涉到致仕官要不要追责的问题。

府衙就更不用说了——闹出这么大的事,申时行恨不得给这群人一巴掌捏死!

但偏偏这事已经从极个别捕快牢头的事情,上升到整个府衙,乃至省三司衙门的政治姿态。

人死不能复生,想要平息众怒必然要做出更低的姿态,牵涉到更多的人。

纷繁杂乱至此。

通政司如今虽说奉命发布新闻,处置舆论,但遇到这种事,也两眼一黑。

申时行揉了揉眉心,没有立刻答话:“通政司先不要表态,等明日廷议再说。”

皇帝既然说拿不准就上廷议,申时行哪怕直犯恶心,也没光棍到直接拍板的地步。

“还有一事呢?”

申时行虽然是主动发问,但已经打好主意一块扔廷议上再说了。

倪光荐示意一旁的周子义。

后者顺势接过话茬:“申阁老,是度田巡抚衙门的事,上月中旬,沈鲤一行人到山东后,何心隐刊载了文章《罪恶累累的孔府》,当即激起轩然大波。”

申时行叹了一口气:“又群情汹涌?”

舆论舆论,事情不激烈到一定程度,也不至于这样叫。

事情不闹到一定程度,新闻版署都懒得理会。

周子义对自己接手的摊子也是没眼看,他无奈地点了点头:“山东省三司衙门、衍圣公,乃至盐政衙门的殷总督皆发函来,问询到底是不是通政司授意。”

“此外,现在士林的反应更是强烈,通政司已经被信件淹没了,纷纷责备我等为何替何心隐刊载妖书,是不是有意辱骂圣人,要将我等开除儒门。”

“听说都已经有聚众游行,冲击度田衙门的苗头了。”

申时行啧了一声,自嘲一笑:“我就说要捅马蜂窝。”

倪光荐与周子义悻然一笑。

申时行摆了摆手:“一并上廷议罢。”

“这事不是舆论引导的事了,通政司先不要管了,新报停一停,等议出个结果再做回应。”

说罢,他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

这就是端茶送客了。

通政司两人眼力不差,当即起身告辞。

申时行心里有些烦躁,只是起身相送,并未挪步送到门口。

目送着两位同僚离开,申时行有些疲倦地缓缓落座。

通政司不知道怎么表态,顶多觉得棘手而已,内阁具体统筹政事,才是觉得烈火灼身。

民间结社的文人、动辄冲击衙门的大户,频频游行的学生。

度田以来火药桶一般的天下,官吏离德、南北离心、士绅毁堤淹田也要阻拦清丈。

再加上皇帝催生的报纸这种舆论手段。

这局势当真是一点就着。

可别真的出什么乱子。

想到这里,申时行霍然起身,朝隔壁中书舍人的值房喊道:“替我备肩舆,去吏部一趟!”

值内阁中书舍人应声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