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4章 十年之约(2 / 6)

个消息最开心的当属杨思维了。

继百事之后,有一个世界级企业的代言到手,即便只是区域性的,但工作室又有的忙了。

“那我们下午去哪儿啊?”

路老板笑道:“当然是去拜年。”

“拜年?你在纽约还有亲戚啊?”

“纽约华人圈有个著名的设计师叫林颖,是问界奥运团队的技术顾问,我托她联系了一位北美华人报业的郑士镕老先生。”

“你在北美的人气基本盘还是华人群体居多,这位郑老先生70年代在纽约创办了《纽约日报》,很受人尊敬。”

“除了迪士尼的媒体力量外,北美华人圈和舆论圈的力量都是要用起来的。”

法律途径给邓温迪下一封战书,配合路老板在国内的舆论力量,顺便把太郎父子几个蚂蚱都绑在一起炮制。

在北美这样的弱势区域,还是借力打力,拉帮结派为主,等待入股的脸书和掌控的微博的起势。

这一次的曼哈顿事件,也叫路宽清醒地认识到,出了国内的舒适区,在世界舞台上他还需要做更多的前置工作。

“小路,阿姨什么都不说了,以茶代酒敬你。”

“你带着茜茜去忙,我在家做菜,晚上除夕夜我们好好喝一杯!”

刘晓丽听他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一切,心下尤为感动。

虽说也是女儿先舍身救他,但这种不离不弃的双向奔赴,才是红尘俗世中最能告慰人心的情感力量。

路宽看了一眼娇俏可人的刘伊妃,正色道:“从2002年决定拍这部大屠杀电影开始,其实已经预想到会有很多困难。”

“这些困难,来自国内、更来自国外,甚至来自我们电影的主创团队自身。”

“这一次从联名信到电视直播,背后应该都是鬼子右翼团体‘向世界传播史实会’在推波助澜、四处串联。”

青年导演感慨:“某种意义上说,小刘这次是代我受过了。”

“别这么说,她是电影的女主角,这也是她应该做的。”刘晓丽笑着拍了拍女儿手背,为她感到骄傲。

路宽放在桌上的手机铃声响起,他看了一眼,面色有些变化。

众人都噤声,听着来自北平的急电。

来电是奥组委张合平:“路导,新年好啊。”

“张主任新年好,有什么关照?”

张合平简短截说:“接上级通知,请路宽同志在2月10日到北四环的奥运大厦报道,有领导和你谈话。”

路老板试探:“不知道是哪位领导?”

“呵呵,是刘领导,赶紧回来吧小路同志,别在外头晃悠了,还是家里温暖啊。”

这话显然是意有所指,听得路老板心里一动。

这是最后奥运创意小组成员的选拔,二三十位团队成员,能让刘领导亲自谈话的,除了导演就是首席顾问之类的职位。

挂掉电话,小刘最先忍不住欣喜地发问:“要让你做北平奥运会总导演了吗?”

“不一定!只是谈话,刘领导会谈话好几个人。”

从应标开始,周军阻止他,要在他塑就金身前利用此前的刘父丑闻肢解问界控股,侵吞博客网;

葛西雄阻止他,要通过黑料的集中爆发,给这部注定要登上世界舞台的大屠杀电影蒙上阴影;

邓温迪阻止他,提前为自己入股的华艺扫清最大的障碍,只可惜功亏一篑,败给了那个颜色。

纷纷扰扰,总归是走到这一步了。

午饭后,青年导演带着小刘出门拜年。

目的地不算远,在长岛北岸的牡蛎湾镇。

两人下车,远远地看到幽静小道的尽头,一栋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前,林颖已经在等候他了。

“小路,怎么来这么快?”

林颖笑逐颜开地迎上来:“这位就是伊妃吧,真为你感到骄傲。”

她面带激赏地跟小刘拥抱,路宽托她做中人介绍郑士镕,自然把内情大概讲了些,林颖在电话里就止不住地感慨。

刘伊妃也是笑靥如:“谢谢林姐。”

“走吧,郑老先生一直在等你。”

林颖边走边解释:“老先生快90岁了,每天也就午餐后有些精神,能跟你们多讲两句。”

“事情的大概我已经同他大儿子讲了,应当没什么问题。”

“对了,他还看过你的《返老还童》呢,看了不止一遍,据说那段空战看得泪如雨下。”

郑士镕生于1916年,七七之后流亡山城,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进入山城的《大公报》工作。

他曾担任过原国党高官陈仪秘书,后者后世毁誉参半,既是228事件的刽子手,又因策动汤恩伯反“常”被追认为爱国人士。

这一次来,主要是因为郑士镕曾在《纽约时报》创业十三年时间,还协助过中新社在北美立足,是一位有情怀的老传媒人。

通过他在纽约华人圈、北美华人圈以及媒体中的影响力,和迪士尼的媒体力量一起,尽量将刘伊妃此次事件后的负面影响逐渐消弭。

至于对《返老还童》中的空战看得泪眼婆娑,路老板也是心下了然,这位是从七七事变就开始感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