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第406章 刘老师,惩罚我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6章 刘老师,惩罚我吧!(3 / 6)

评语在相当程度上,还是能说明刘伊妃目前在主流媒体中的印象。

《国际银幕》是欧洲电影行业的核心刊物,相比于其他影评着重演员的表演分析。

至于它在简评中提到的这个伍尔芙的角色——

妮可·基德曼在《时时刻刻》中和刘伊妃类似,也是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

她佩戴着定制假鼻以还原伍尔芙标志性的鹰钩鼻,并通过减重和肢体训练呈现作家的脆弱感。

在拍摄期间刻意保持孤僻状态,避免与剧组其他演员互动,以沉浸于伍尔芙的精神世界,强行让自己入戏。

在这部电影还有影后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参演的情况下,妮可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紧接着三位奥斯卡影后,在当年的柏林共享了银熊影后的荣誉,也是柏林历史上唯一一次。

刘伊妃现在的演技同妮可基德曼、摩尔等人当然还没法比。

但仅就张纯如这个角色的塑造来讲,即便是因为有原型人物参照的便利性,算是取了巧。

但客观效果不会逊色那两位的经典角色太多。

很快,电影《无忧无虑》开场,因为不是首映,自然也没有宣传采访活动,直接开画。

这部由英国导演迈克·李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一位天性乐观的小学教师波比,如何在琐碎生活中以近乎偏执的欢快感染他人,却也在暗流涌动的孤独中寻求自我认同的故事。

另一个世界线中的影后莎莉·霍金斯饰演的就是波比。

“注意她第一次出场时蹦跳着买鞋的片段。”

路宽指尖轻点着屏幕,侧头低声提醒道:“肩膀前倾、手臂大幅度摆动,这是典型儿童化肢体设计。”

“但她的脚尖始终紧绷,电影用特写镜头暴露了这份‘刻意’,目的就是表达欢乐是她的铠甲,而紧绷的肌肉才是真实。”

刘伊妃若有所思地点头,指尖无意识模仿起波比的姿势。

电影一分一秒在流逝,前世就看过这部电影的青年导演一直在提点刘伊妃银幕上女主的表演脉络。

不同的观众看电影的目的也不同,阅读和观赏方式自然有差异。

普通观众观影是为了情感体验和娱乐放松,他们关注的是情节的流畅性、角色的共情力以及视听刺激带来的愉悦感。

导演则偏向于将视角聚焦于电影语言的运用,包括构图、光影、调度、剪辑等,以分析影片的叙事策略和风格化表达。

像刘伊妃这样的专业演员,只要是有些专业基础的,观影时会去重点分析表演方法论,包括肢体语言、台词处理、情绪层次等,以提升自身的角色塑造能力。

两人看完《无忧无虑》,又去看了一场影帝刘易斯的《血色将至》。

《血色将至》不但是《天空》在柏林的劲敌,和《老无所依》一起也是在奥斯卡的劲敌,三部影片在奥斯卡风向标奖的争夺中堪称白热化。

没有看浪漫爱情电影的旖旎,这对男导演和女演员的情侣组合,像该溜子般在柏林影展的放映厅之间穿插,不厌其烦地聊了两整场的专业知识。

小刘对导演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浅薄,只是这些年在跟路老板相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学到一些。

但她在12月去人艺考试之前准备了很久的表演理论知识,加上自己这六七年的实践、探索,在表演理论上还是能跟洗衣机聊得有来有回。

“莎莉·霍金斯的表演挺有意思的!”她语速飞快,“波比这个角色,表面上是‘斯坦尼式’的沉浸体验,像是完全活在角色的情绪里,笑声、肢体都像是自然流露。”

“但其实仔细看,她的眼神里始终带着一种‘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感,就像在告诉观众:‘我在演一个快乐的人,但快乐是假的。’”

夜雪未停,路宽和刘伊妃走出电影宫时,整座城市已裹进一层蓬松的银絮里。

两人边走边聊,呼出的白气彰显着交流的热情。

“莎莉不是搞格洛托夫斯基的,不然这段表演会更得心应手。”

路老板分析道:“你现在对面部表情的控制也有一些心得了,应该知道笑和笑是不一样的。”

“就像她刚刚的虚伪的、掩盖伤心的大笑,如果是面部表情塑造能力极强的演员,能做到对眼轮匝肌的抽搐幅度都能小幅度控制。”

“带来效果会是什么?就是笑比哭难看的那种感觉,像是用笑容做刹车片,硬生生地压住她快要溢出来的崩溃感。”

说得通俗些,格洛托夫斯基就是《火影》中的体术,强调演员对自身身体的深度开发。

小刘双目晶晶地看着他,咀嚼着话里行间的、来自世界顶级导演的分析。

这是难得的学习过程——

观影、复盘,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会怎么演,如果让世界级导演来指导会怎么演?

两人拐过一个弯,远处市政厅的尖顶缀满冰凌,折射着霓虹广告牌上“gluckliches neujahr(新年快乐)”的霓虹标牌。

和华语电影很有渊源的柏林影展还是用了心的。

两人拐入电影宫的隔壁,顿时灯光璀璨了起来,这里是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