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6章 催命来电(4 / 7)

纲导演的《清洁》夺魁,两人的离婚是少女时期的小刘颇觉感慨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兼得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五年之后,她成了双丰收的无敌幸运星,爱情和金熊兼得,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哎呀,我真的太期待了!来人艺真是个正确的选择。”小刘兴奋道:“既能专心钻研表演,还能演自己梦寐以求的角色。”

少女的喜悦溢于言表,不过有句话没好意思讲——要是洗衣机还能演李明就好了,他们就能第一次扮演情侣了。

小刘莫名觉得自己和洗衣机的定情之旅,跟《返老还童》中的李明、露西颇为相似,有着感情凝固在岁月和时光中的隽永。

冯远争苦笑着摇头:“你的情况算是得天独厚,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得紧呢。”

“但现在人艺情况比较复杂,一大堆演员跟院里打申请长期外出接戏,都被张院长他们按下来了。”

刘伊妃默然点头,她也算是行业内的资深从业人士了,知道现在的娱乐圈随着中国电影、精品电视剧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遍待遇是在提高的。

青年演员们不愿日复一日地从龙套开始打磨、晋升,羡慕外面万筒似的世界,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

只不过对于人艺的影响比较大。

同意他们长时间、大批量地外出接戏,人艺的规矩就形同虚设;

不同意,青年演员长期流失,现在北电、中戏的优秀毕业生有条件的谁不去演电影、电视剧?

过去这些人的风向标是靠着《还珠》红遍大江南北的雁子,现在包括井甜这样的北电大二新生,看齐的目标显然就是刘伊妃了。

任谁看过她这一路走来的经历,都不得不感慨是天选之女。

即便在没有洗衣机的前世,截止2008年她的发展路线也不能说有多错,只是后续因为各种原因生出许多蹉跎和波折来。

因此刘伊妃进人艺,相当程度上也是一次逆行业风向的“纯艺术选择”。

冯远争跟少女科普完了人艺的方方面面,转而回身从自己的书柜里拿出个书包。

“伊妃,梅尔辛老师的书稿,你拿回去吧。”

小刘惊讶道:“你收着呗,你不还要带年轻演员嘛,梅尔辛说会对你有帮助的。”

冯远争感慨道:“谢谢你们帮我带礼物给她,我后来跟她通了电话,她身体很不好。”

“我准备这两年无论如何抽空,带着老婆孩子去一趟德国。”

人艺戏痴把装满了梅尔辛教学心得的大书包郑重地放在办公桌上,轻轻拉开拉链,满含眷恋地看着它们:

“她在电话里对你赞不绝口,我已经看过一遍文稿了,基本都是当年她教授的内容和后续的心得,对我来说意义不大了。”

“伊妃,你带回去吧,希望你能用得上,找到斯坦尼第三阶段的表演和教学方式。”

冯远争轻轻打开一本满是德语的学习笔记,那是他80年代末在德国的所学,熟悉而又充满怀念地翻到其中一页:“这是《魔笛》那场戏,当年她给我的批语——”

“争,要像夜后的腔那样穿透灵魂。”

刘伊妃看见他掌心里躺着的那本德文笔记,扉页贴着梅尔辛年轻时的照片。

照片里的日耳曼女人站在布拉格剧场后台,演出服腰带上还别着沾油彩的排刷,冰蓝色眼睛亮得惊人。

刘伊妃将书包贴在胸前,皮革凉意透过高领毛衣渗进来,这一刻想起了柏林风雪里那个轮椅上的倔强背影。

阳光斜切过办公室斑驳的木地板,将两人交接书稿的剪影投在焦菊隐题字的院训墙上,上书——

演员的生命,从踏上舞台的第一步开始,就不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观众,属于永恒的戏剧艺术。

对表演和演员事业充满执着的少女,再一次感慨自己来人艺的选择之正确。

这里是一个能叫她继续沉下心来雕琢自己的艺术殿堂,让她能够继续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进发。

办公室外,突然传来《雷雨》排练的舞台雷声音效。

闷闷的,像谁在时光深处轻轻叩门。

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午餐后,冯远争带着年轻女演员小刘到人事处办理手续。

2008年人艺的人事工作由档官员马鑫全面分管,具体对接的是人事处副处长张芸。

张芸态度奇好,完全不像对待普通演员一样严肃,搞人事的,自然懂事也会来事。

就算不看首富和内地电影行业巨擘路老板的面子,也要看张合平院长的面子。

即便都不看,这位刘伊妃小姐本身也是业内资源丰富的女星,保不齐哪天就有事儿能“互相帮衬”,关系是要打好的。

毕竟还是属于体质内的单位,小刘再一次领略到了人艺这个艺术殿堂的多面性和特殊性。

“伊妃啊,以后有什么事儿随时打电话给我哦,你的合同、饭卡都收好,我们每个月的工资和岗位津贴都是1号准时打到卡上。”

张芸笑道:“我知道你的身家不在乎这些,不过这是单位和国家的认可嘛,呵呵。”

“好的,谢谢张处长。”刘伊妃笑容温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