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游戏竞技>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第五十八章 秘密立储法!(5k)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八章 秘密立储法!(5k)(2 / 3)

三个字。

安全感!

所谓投向兖王、邕王某一方,为的就是保住权势。

而在宦海,对于官员而言,权势附带的主要东西就是安全感。

官家无子,皇帝没有安全感,臣子也没有安全感。

皇帝有皇帝对安全感的要求,臣子有臣子对安全感的要求。

恰好,还真就有一个东西足以二者兼得。

“秘密立储法!”

江昭低吟了一句。

所谓秘密立储法,也即清时雍正创立的一种皇位继承制度:

君王生前不公开立太子,而是将选定的储君之名书于两份诏书之上,一份放在上朝的匾额后面,一份则是君王随身携带。

君王驾崩后,托孤于实权大臣,令几位托孤大臣一齐取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则立诏书上的皇子为新君。

秘密立储法的主要功能有三:

一、储君人选具有不确定性,避免皇子与臣子结党。

储君人选的不确定性,切断了皇子结党、大臣站队的可能性。

哪怕偶尔有些官员站队,也多是小官员去赌一赌,真正的高官都得以稳健为主。

最顶尖的几位,更是以成为“托孤大臣”为主要目标。

时至今日,兖王与邕王早就斗了起来,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

秘密立储法的主要功能“免却皇子结党”,已经不起效。

但,官家尚未立嗣,适当操作一下,皇嗣的“不确定性”就还能起效。

一定程度上,这能维持皇帝的威严。

二、皇帝独自掌控立嗣权。

皇帝独掌立嗣,立谁就在皇帝一念之间,杜绝了外戚、权臣以及后宫干预。

皇帝独掌立嗣这一功能,也还有效。

皇帝独掌立嗣,也就意味着灵活立储。

如今,官家无子,灵活立储的功能自然成了“帝有子,则立储作废;帝无子,则殡天后诏书示于天下。”

皇帝不过继宗室,也有担心自己将来有子,却无皇位继承的原因。

一旦过继了宗室,那宗室可就是“正统”皇子,一样具有继承权。

经过正经流程过继的宗室,那可不是说废立就能废立的。

一旦处理不好,就是一场宫变。

而秘密立储法,却是可以让君王随时更改自己的立储意向。

甚至,哪怕皇帝无子,也不影响他随时更改自己的立储想法,这种掌控欲无疑是符合君王的习性。

三、择优而立,破除了立嫡长的束缚。

制度这个东西要符合时代发展以及社会风气。

儒学兴盛的社会,破除嫡长论不太可能,这一功能却是无效。

甚至,秘密立储法也仅仅适合“君王无子”这一特殊情况,属于是特事特办。

要想让秘密立储法一直传承,乃至于成为日后立皇储的依据,无疑是痴人说梦。

三大功能,废了一个半。

不过,这也不影响什么。

单是可稳住君王手中权势、可让诏书随时作废这两大优点,就可给君王带去难以想象的安全感。

同样,这个功能对于臣子而言也是好事。

好歹有了正统!

表面上没有确切的皇储,可实际上就是有那么一位隐藏的“正统”。

这就够了!

可别小看了“正统”之名的厉害。

须知,汴京东郊常有近十万大军,皆为武将之首英国公统领。

而英国公一向都是不站队的人物。

有了这秘密立储法,无论是兖王,亦或是邕王,都得等皇帝临终的遗诏结果吧?

一旦等,托孤之臣定然有英国公!

十万大军镇压,区区两王,还想闹出点动静?

本来的剧情线上,为何英国公没有主动出兵救储?

一方面,自然是不想插手两王之争。

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不是托孤大臣,邕王也并非正式的太子。

彼时,官家赵祯立了邕王为太子,但仅是口头承认,并未正式走完立太子的流程,也并未托孤。

没有走完流程,邕王就算不上真正的太子。

如此,兖王造反,双方身份其实都是王爷。

两个王爷相争,英国公一个武将,没有官家旨意,怎敢出兵?

万一出了兵,邕王已经死了,他该如何自处?

而一旦托了孤,意义就彻底不一样。

何谓托孤?

保国,护储!

托孤的那一刻,就正式有了太子,有了托孤大臣。

一定程度上,从托孤的那一刻起,托孤大臣的前程利益就已经与深度储君挂钩。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托孤就一息,受到托孤的王爷也是储君。

有储君,哪怕储君死了,也可拥立储君之子!

这就是差别!

过往,不少臣子担忧,并劝谏立嗣,缘由之一就是怕时间拖得越久,兖王、邕王的势力越大。

要是时间拖得太久再立储,兖王和邕王斗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双方某一位上位,余下一位定然被迫造反。

如今,有了“遗诏”,有了“托孤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