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地说:“我的傻妹妹,吴王殿下的婚礼去礼部翻出你和燕王大婚的流程照搬就好了。你看燕王和吴王都是中宫皇后的嫡皇子,你和岳瑶的父亲也都是国公。不管是娘家地位还是婆家地位都是一样的,那规格和流程自然也一样,这样既避免出错,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反正你就记住“有律按律,无律按例”,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妙贞钦佩地说:“嫂子,你真是太厉害了,难怪母后对你疼爱有加、赞不绝口。”
耿氏听妙贞夸她,有些不好意思,捋了捋头发说道:“好妹妹你就别夸我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啥都不会呢,这不都是过日子过出来的经验!等你到了我这年龄比我还周到还清楚呢!”
妙贞也不禁感慨地说道:“是啊,西平侯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父皇母后长大,虽说二老对他视如己出,可是父皇公务繁忙,母后也要料理这一大摊子事。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公婆领着过日子。凡事都要嫂嫂一边做一边学想来也确实不容易,何况自古以来后娘难当,你一边照顾沐春,一边料理府中大小事务,想想都觉得这些年您过得也挺不容易!”
耿氏看妙贞如此善解人意,明白她的难处和付出,心里十分感动,当下眼圈就红了。
“好妹妹,你是明白我的。陛下和皇后娘娘对我们侯爷恩同再造,我们全家都铭记着这份恩情,唯有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下辈子结草衔环才能报答这份养育之恩。可我也有自己的难处,与你和太子妃比,我毕竟不是正经儿媳妇。总进宫也不好,总怕给你们添乱,不进宫又显得我们夫妇不懂事儿。下次母亲里边儿有能用上我的,好妹妹你千万跟她提一下,让我也有机会出出力,在公婆跟前了尽一尽孝心。”
妙贞连忙答应,从此二人更加亲厚,私下引为知己。
这一日二人忙完,在坤宁宫的花园里喝茶休息。耿氏看四下无人,小声问道:“贞儿,你家弟弟允恭算着今年也都15了,不知亲事可定下了?”
妙贞一听这话就知道她想给弟弟说亲,连忙回道:“好嫂子不瞒您说,还没定下呢。允恭是嫡长子将来是要袭爵的,这女方的门第低了也不好,高门大户联姻又有结党营私之嫌,我父亲的意思是等陛下赐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落人口舌。”
耿氏连连点头说道:“还是魏国公沉稳谨慎,思虑周全,原该如此。不过我今天做媒的女方,陛下肯定会答应的。”
看妙贞一脸好奇,她继续说:“这女子今年13岁是李文忠的侄女。李文忠是陛下的亲外甥,一向最得圣心,陛下一直拿他当自己人。他家的几个女孩子原本最好的归宿肯定是嫁给皇子,不过不知什么原因陛下和娘娘都暗示过李文忠,不会选他们家的女孩子入宫。我私下猜测大概是陛下的公主太少,把李家的女孩子留着联姻笼络朝臣。”
妙贞听到这里就明白了,示意耿氏继续说。
“ 贞儿我今日也是受李家所托,来探探你家的口风。你不妨先见见这个女孩子,如果满意,就与令尊商议一下,如果都满意,我就给李家回个准信儿,李文忠自会去陛下那里,请陛下赐婚的。”
妙贞听她这么说,连忙答应:“嫂子,你不知我父母本就为弟弟的婚事操心着急,如今有您费心,能成就一段良缘,也是功德无量了。”
耿氏看妙贞答应了,也十分高兴,转头就去安排李家姑娘入宫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