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隔三十余年起兵南下,反了朝廷!
一时间天下震动!
大兴立国之初,太祖就曾数次北伐,虽然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但是草原也是损失惨重。自从文宗皇帝登基之后,虽然采取休养生息之策,也曾两次组织兵力北伐。
太上皇登基之后,更是接连北伐,草原最终臣服于朝廷统治之下,朝廷在草原建立都护府,设立北庭节度使...
一直以来,草原都是臣服态度,现在起兵造反?
大兴朝一直以来都是强盛无匹,中原王朝也在这半甲子多的时间里,建立了绝对自信,草原怎么有胆子造反?
民族自信,是大兴当年多次北伐的胜利所建立,这半甲子多,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凌压之势面对草原,中原百姓对北方草原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态度,称之为鞑子...
“草原绝对没有胆子造反!”
酒楼之中,有不少书生挥斥方遒,探讨此事:“草原一直都是臣服中原王朝的,已经半个甲子还多,这么久以来,草原在中原获得的利益无数,就算是不起兵,同为大兴治下,朝廷对草原也是一视同仁。”
“但是我听说,兴庆府那位忠善侯,擅改盐政政策,这才导致草原粮盐有缺,草原本就不适合耕种,这才不得不反。”
一个书生义愤填膺:“怪不得史书之中记载,朝中有了奸佞,天下动荡难安。现在大兴有了贾琀,草原就直接反了!”
“要知道,有了战争,就会耗损无数钱粮,增加天下百姓负担!草原起兵,首罪就在贾琀!众所周知,贾琀乃是天下孤星,不仅克死很多亲人,如今进入朝堂之中,就要祸害天下啊!”
书生卖力的振臂高呼:“这是天煞孤星祸害天下,古有斩奸臣而定天下,我们绝不容忍天煞孤星祸害大兴!祸害我们来之不易的太平生活!”
“斩贾琀,要太平!”
不远处,贾珍压低了帽子,嘴角勾起:“贾琀,你不与我贾家交好,你我双方已成死敌,那么...你就先死吧!”
“斩贾琀,要太平!”
如此高呼声,在神京各处出现。
皇宫中,元熙帝刚知道草原起兵南下的时候,也是一哆嗦。
天下百姓习惯了三十余年的太平,而且距离北疆太远,他们无法记得,三十余年前,草原屡屡南下打草谷,每一次攻克一城,男子杀死,女子掳走...
所到之处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死伤无数!
当年太上皇为何要执意北伐?
太上皇不知道,凭借长城抵挡,草原南下并不那么容易?
知道!
但是就是咽不下那口气,他依然记得,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孩童,太上皇曾询问他的皇兄皇弟,还有当年的太子:“草原之患何解?”
他不记得皇兄皇弟等人说过的话,但是太上皇当年的话他依然记得清楚:“以我这一代人,打服草原,给中原换来三代人的太平!到时候中原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必然强盛无匹...可以兴兵,一举解决草原之患!”
“陛下...”
这时夏守忠从外面匆匆而来:“外面有人散播谣言,说是斩贾琀,要太平,说是贾琀天煞孤星,要霍乱天下!”
“嗯?”
元熙帝双眼微眯:“传旨暗卫暗中调查散播谣言者!另外,擢升王子腾为九省都检点,统帅北疆九镇,抵御草原兵锋。”
“擢升神武将军冯唐为中路兴兵元帅,统御京营十万兵马,中路策应九边。擢升曹升为东路兴兵元帅,统御东都驻军八万北上,策应九边。”
“擢升兴庆府贾琀为建威将军,西路兴兵元帅,统御本部兵马,策应九边...”
元熙帝接连下了几道圣旨,显然早已经有所准备。
“另外,传旨河东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陇右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各出兵三万,归属王子腾统御!”
节度使有野心?
那么朕就放大你们的野心!
圣旨到了,你们是按兵不动?还是奉旨出兵?
按兵不动?
草原败退之后,就是收拾你们的时候。
要是出兵,就是削弱你们的兵力!
至于神京城中斩贾琀,要太平,天煞孤星之说,想都不要想,新的盐政触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他们都恨不得贾琀去死。
自然,要趁此机会,将一切的脏水,使劲泼贾琀身上。
“你们跳的越欢,就说明新的盐政的正确性!”
元熙帝神色坚定:“朕要是连贾琀都保不住,谈何中兴天下,成就千古一帝?”
......
“报!”
大军驻地,有旗兵来报:“千户左宁,统帅本部兵马,于三井镇剿灭马匪三千,斩首一千七百三十六,俘虏九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