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爱卿是懂军事的,你怎么看?”台下梁清霜一言不发,武帝向身边的玄奇投去求助的眼神。玄奇皱紧眉头,分析了一番。“陛下,徐州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且琅琊也需要重兵把守!武君的请求倒是无可厚非,从徐州本地招募新兵也够呛。而且,以后陛下也可以放心调动一部分徐州军队,清剿叛军!”“不过,此事还需要钱粮,绕不开兵部和户部,朝中大臣一定会有意见!”武帝踌躇片刻,看向台下的梁清霜,“霜儿,你怎么看?”梁清霜低头道,“儿臣全听父皇安排……”“你不反对,那便是支持了。”武帝撇嘴道。梁清霜抿着红唇,无言以对。她确实是那么想的……豫章云家,徐州梁萧,以及即将回京的秦牧,是她父皇目前可以依靠的军队,但她的父皇也同样担心功高震主之事。她委实不敢多嘴,生怕适得其反。好在玄奇一心一意为皇家考虑,倒是支持为梁萧增兵,戍守徐州。朝会上,兵部群臣激烈反对。“陛下!徐州部队已经超过十万,再给梁萧增兵,便有拥兵自重之嫌!纵观古今兴衰,武人残暴有目共睹,应该崇文抑武,限制梁萧的军权才对,怎可再为梁萧增兵!”武帝冷冷看着台下兵部群臣,心中暗骂。“尔等强势架空天子这么多年,又是什么德行,就不能照照镜子?”户部尚书端木宏见兵部的火候差不多了,这才出列诉苦。“陛下,国库空虚,实在养不起更多的徐州军队!若陛下罔顾民生而支持梁萧穷兵黩武,臣宁可撞死在这台阶下!”户部群臣纷纷附和,一脸的视死如归。武帝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这群人的话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惜偏偏是说一套做一套。户部的钱怎么流失的,以前他这个皇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着皇权缓慢增强,部分权力缓慢回收,他也知道了各家德行,只是没有挑拨。“真是一群寡廉鲜耻的蛀虫!”武帝心中怒骂。但凡站在台下的这帮人不是一群蛀虫,他都认同他们的进谏!可惜,他的人手有限,目前也没有能力去彻查各部。趁着梁萧立功,秦牧回京受封,吸引部分朝臣倒戈,对天子而言是个绝佳的机会!让玄奇一个宦官掌控这么多军队,门阀攻讦,士卒多有不服,总归不是个办法。而云家已经执掌豫章一带的军队,不适合再掌控京城禁军。秦牧交接徐州军队给梁萧之后,便是绝佳人选。秦牧也没有任何理由,更没有必要,兴兵反叛天子。而他上次逼迫各家捐款,也只是因为自己急眼了,一时选择权宜之计。若是故技重施,必定适得其反。思来想去,武帝不得不折中下令。“那就在江南各地征募无业的青壮年,送往徐州,接受梁萧遴选。等他们入伍之后,由梁萧自己负责这部分人的粮饷!”“不管怎样,必须保障徐州绝对安全,并有收复中原之力,否则不足以威慑内外诸夷!此事利国利民,再有推脱者,朕就该好好查一查推脱者的底细!”“还有!都给朕好好征兵,朕会亲自派人监察,若谁敢招募些老弱病残敷衍了事,休怪朕翻脸无情,革职查办起步!”户部与兵部群臣郁闷不已,但也只能接受。仅仅只是征兵送给梁萧,倒也不会耗费太多的钱粮。钱粮的大头全在军备和粮饷。武帝对梁萧和秦牧的器重与日俱增,门阀群臣更是忧心忡忡。密室里,太傅司马延年也罕见地急不可耐。“舆论准备得如何了?”司马凌云阴沉着脸道:“应该到火候了,各种各样的舆论都有,还能波及徐州……”翌日清晨,京城大街小巷开始兴起各种言论。“北方强敌环伺,咱们武朝如今百姓疲敝,正需要改善民生,实不该支持梁萧穷兵黩武!”“如此激怒匈奴,只怕会招来无休无止的报复,国家永无宁日,会一直空耗国力!”……相关言论甚嚣尘上,无一例外,都是在指责梁萧穷兵黩武,耗费国力。又过了两天,梁萧的公文和奏折送达京城。武帝当天准奏,封闻人节为镇东将军。至于郡守、郡丞和县令的任免,只是知会一下朝廷,梁萧可以全权自决。文武百官对此也没有意见,甚至暗暗舒了口气。不管怎样,至少得利的是琅琊闻人氏,总好过梁萧任人唯亲。在他们看来,这支闻人氏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南方边境,饿殍遍野。一名紫袍道人带领数百名教众,来到这里接济即将饿死的百姓。一碗混合米汤的符水入腹,有不少人得以保全性命,以头抢地,感激涕零。“符水治病,名不虚传!!”“救命之恩,没齿不忘!!”道人身后的信徒也赞不绝口:“大圣贤真乃苍生救星……”那紫袍道人只是微笑,负手而立,凝望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