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四书解义
曾芸芸、肖平和沈有容没走多远,便被追上了,有人把那二十两银子送了过来。
在沈有容诧异的目光中,曾芸芸随手就将银子丢给了肖平。在白鹭洲书院,饭堂虽然分区,但相邻的饭堂却是互通的,比如吉水区与永丰区、龙泉区与万安区,再比如东区与西区。书院的学生在对比之下,很容易发现某个饭堂敷衍了事,于是便可以向书院提出意见。书院一旦查实,出现问题的饭堂便会被整饬。
到了西区的饭堂,已经有零零星星的人来吃饭。个别苦学者,吃饭的时候还抱着书本。
来吃饭的学生,只要出示了报名时领取的号牌,便可以端走自己的饭菜。三人坐下之后,解鉴才愁眉苦脸赶过来。
“和这群老爷们相处,太难了。“只是一个上午,十岁的解鉴已经有了老气横秋的感觉。
白鹭洲书院的饭堂,伙食比较简单,平日里不过一饭一菜而已,开水自取。好的是,这里不收钱。
富人家的子弟一般是不会来这里吃饭的。白鹭洲书院周边的街市上,很多酒楼就是靠他们养活的。
解鉴端来饭菜,坐在了肖平旁边。这张长桌前,暂时只坐着他们四人。不过来饭堂的学生正不断增多,估计很快就会有人坐过来。今天饭堂供应的是米饭和炒空心菜,四人都能吃习惯。曾芸芸和肖平吃得专心致志。沈有容一边吃,一边观察曾芸芸和肖平,解鉴则继续抱怨:“早知道不来这里做交流生。哎,老大,你说我还能回去吗?”曾芸芸停下筷子,问:“不想考秀才了?”解鉴道:“想啊。我感觉,在社学里,考秀才也是有机会的。”沈有容打量曾芸芸和肖平,并不耽误他吃饭。他笑道:“若是想考科举,来白鹭洲书院肯定会有收获。小兄弟不用焦躁。既然那些富家子弟难以相处,你就随缘好了。”
解鉴问:“你来这里也是为了冲刺科举?”沈有容摇了摇头,道:“我还没想好。家中长辈自然是希望我早点考取功名,不过我对读书并不热表。”
解鉴道:“令叔父是沈先生,当世名流,你不考科举,岂不是拜拜浪费了这个条件?”
沈有容道:“叔父是叔父,我是我。”
解鉴道:“我没你这勇气。有时候,我读书也会疲倦。可是我不敢松懈。除了科举,我没有别的路可走。”
不一会吃过饭,沈有容便约曾芸芸一同去旁听。曾芸芸道:“我乏了,回去睡午觉,下午就不来书院了。”沈有容十分惊讶:上午刚报名,他下午就逃课!虽然旁听没有人点名,但能在白鹭洲书院学习,是多么好的机会。哪怕他沈有容无意参加科举,也舍不得如此浪费半日光阴。和沈有容不同,肖平和解鉴都十分平静,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解鉴瞥了沈有容一眼,暗想:老大哪天中午不睡午觉?想追老大,路还长呢!
肖平则笑着对曾芸芸道:“芸芸,你去吧。锁好院门。我在书院会努力的!”
沈有容再一次惊讶:这肖平向“曾云云"说话的口气,怎么如此乖巧?曾芸芸摆了摆手,略有些慵懒地慢慢踱步离开了。肖平道:“吃完饭了,该读书了!”
解鉴忙应道:“对,读书!月考里,我一定要考出好成绩!”肖平看沈有容还在发呆,问:“沈兄,你不去读书吗?”沈有容道:“我,我……“他确实没想好为什么要这么用功。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很懈怠了,可是看看曾芸芸,他又觉得自己比较上进。难道,还是需要参加科举吗?
解鉴早已一把拉着他出了饭堂,道:“走,一起去读书。”三人在一处连廊下坐了一中午,肖平和解鉴都学得津津有味,唯独沈有容有点恍恍惚惚。
下午,沈有容自去找地方旁听,肖平和解鉴则各自去了分配好的讲堂。在那里,他们将迎来在白鹭洲书院的第一堂课。袁源按时前来,随身还带了一摞纸张,发给了学生。肖平看到,自己拿到的纸上写了《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袁源道:“诸生先各作四书解义一道,二百字以上。”四书解义是府学、县学对生员的要求,属于日课。不过肖平连县学都没有上过,而社学之中,先生对四书的释义并不多,并没有要求学生解义。这种情况下。这道题对肖平来说应该是有些难的。好在,曾芸芸之前曾给他细致讲过《孟子》,肖平要解释眼前的这段话并不难,只是不知是否符合规范。拿到纸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思索片刻便提笔书写。各大书院之中,四书解义是先生经常教授的内容,并不算难。只是想要答出彩,并不容易。毕竞,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四书的了解,只能算入门。一个个学生伏案而书,肖平仔细回想曾芸芸当日所讲,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初步在脑海中理出了一个脉络。
这道题,题眼就在一个“命"字。孟子对于命的理解是比较复杂的。如今,肖平的记忆力惊人。他还能清晰记得曾芸芸当日给她的讲解:“命与死亡有关,亦与生命有关。死亡乃生命旅程之终点,命贯穿于人之生命旅程始终,而死亡乃人之生命旅程最重要之结点。孟子多有命之观念,如知命、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