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盖江南
林如海的信里写了三件事,第一,今年又风热感冒,一天就好了,看起来身体好了许多,只是看多了书眼花,希望专心修炼之后眼睛也会好。第二,下半年工作轻松,会在家好好修行,你不要担心。第三,你赵爷爷一-三朝老臣江南文坛领袖,为父的老恩师之一,听说了你的才名,看了你的诗,想要看看你的新作品。黛玉,你写一篇《运河游记》。三百字以内,要思想跳脱飘逸,有几个佳句,适合扬名大江南北。你先尽力写,半个月之后请金丝郎君捎回来。要是写不全,为父给你改,不要找贾先生参详。现在苏杭各地,都听说过你的诗才,写雷小贞那首诗传播的很广。
问你母亲好,请她与我各地努力,以图早日相见。叫王素多温书。林如海自有一番算计,有一个完美的时间差,人追上船来回差不多半个月,金丝郎君来回就一个时辰。那么从赵老提出要求,到自己把女儿的词赋奉上,夕人以为是信笔挥洒、直抒胸臆,其实她仔仔细细的琢磨了半个月。不说是千古名篇,也足以盖江南。
雷小贞看高深莫测的小女孩,脸上忽喜忽嗔,一开始看的还挺高兴,突然就沉下脸来,不知道怎么了。左右一看,王妈和雪雁一样呆,云鹤那绝色美婢歪歪斜斜的冲自己暗送秋波,金丝郎君的神情又看不见。放下吃的干干净净的碗:“林姑娘,信里写了什么烦心事?可有我效力之处?”贾敏听说有丈夫的书信,连忙飘出来,绕着黛玉想要看一看。飘在她背后看的清清楚楚的,暗暗的欢喜,老爷也是多愁多病身,如今可算好了
林黛玉确实不高兴,因为雷夫人不在文坛之内,这给她说不算丑闻:“父亲让我写一篇汉赋,给我半个月时间,还说写不好他亲自给我改。”小女孩嘟嘴:“怎么可能写不好。”
有几个文人比得上我的见闻,他们或许出将入相,但我游览过汉朝!雷小贞不看汉赋,账房先生不需要太有文化,而汉赋实在特么的难懂,全是生僻字和特角旮旯里藏着的典故,疑似掉书袋比赛。虽然汉赋非常难,不觉得小女孩能写的很好,但林黛玉现在这副姿态,不高兴的琢磨着想要拿出一篇惊也之作震撼老父亲,实在是可爱又聪明,甚至消解了雷小贞一直以来暗自警惕戒备的情绪。“哈哈哈哈,舞文弄墨,那我真是爱莫能助。”林黛玉被逗笑了:“我已有三分把握。”
她其实不知道,这年头人家都以家里有才女、才子为荣,有三分才华就要夸耀到五分,帮忙改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若是再也写不出来了,就说当初是妙手偶得'。有时候一首诗改一个字,就活了。闺阁诗作流传到外面的渠道很多,经由父母兄弟姊妹师友之手,乃至于左邻右舍求得的。
雷小贞半展折扇,慢条斯理的摇了摇:“那我等着拜读。不光要拜读,还要请林姑娘给我讲讲用典。”
林黛玉被她这样正式、端正的一说,很高兴,她最不喜欢别人把她当小孩子糊弄,可以当成大人来糊弄:“不敢当,等我一两天。今儿写字写的手疼。猛写两万字!现在只想歇着。
金丝郎君深长脖子往桌上看了看,果然不少,于是伸出雪白的爪爪,搭在她的手上踩了踩。
小女孩的手软软的,微微压出来一个猫爪印。林黛玉其实喜欢院子里的小猫小狗,只是狗不干净,猫挠人,能养的就是架上鹦鹉。现在洁净的猫主动伸出手,她闭上眼睛,心满意足的反手握住猫爪,轻轻握了一握:“金丝郎君,姑苏城里有什么热闹?叫小丫鬟切了蒸糕,咱们边吃边说。”
刘姝不忍见蒸糕放在别人嘴里,一溜烟躲到甲板上,四处乱看风景。存在盒子里的蒸糕打开,新鲜如刚拿回来一样,王嬷嬷又厚厚的切了一大块,改刀切成小块,放在粉青大盘里,趁着黄娇娇的蒸糕格外好看。雪雁捧着盒子过来,又请姑娘在盖子上画符保鲜。金丝郎君被她捏了两下爪垫,心满意足的吃了一块糕,如实道:“姑苏城里新来了一位常道爷,人称微龙道人,能演说前后因果,占卜时运,甚至能降好捉怪,安宅送子。真的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虽然′刚来'姑苏,却对姑苏城内外诸事,了若指掌。人家请他去安宅,他刚一进门落座,就能将这家有几口人,何处有什么东西,如在眼前一样娓娓道来。”刘姝本来在和对面船上英俊的少年互相端详美貌,闻言闪身进屋,大叫:“胡说八道他懂个屁的送子他自己都是不下蛋的长虫!”雷小贞不动声色的继续摇扇子,她淡定的就好像没看到狐狸的速度比自己还快,也没听到长虫一说一一到底是老虎还是蛇呢?王嬷嬷一般教育小丫鬟,上去就是一巴掌,对狐狸虽然不敢打,也骂道:“没规矩的东西,主人还在这里坐着,轮得到你说话!”林黛玉闻言点了点头:“云鹤,出去候着!这次不罚你,再有一次,把你送回你母亲哪儿去。”
金丝郎君气哼哼的说:“是谁在狗叫?原来是你这个没尾巴的小东西。咱们前者为尊乃是正理,那有什么冤仇和报复。你家主人还用着狐裘呢。”刘姝心心说主人的狐裘又不是我亲戚,关我啥事,人还用人皮人骨做装饰呢。刚刚只是听到常微龙的名字,有些激荡,难以自抑。现在反应过来,垂着手拿出专用娇弱语气,柔媚万状的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