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圣黛]木石前盟> 此妙勿令渠辈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此妙勿令渠辈知(1 / 2)

第143章此妙勿令渠辈知

贾赦生病了,并非大事。

贾赦中邪了,亲朋好友呼啸而至前来探病,看到他虽然能够移动,但疑似中风,行动艰难,还需要两个漂亮丫鬟搀扶,并且脑袋依然肿的光洁圆润,脸上所有的皮都撑开了,只有言语如常。

在亲朋好友的热切询问下,详细讲述了中邪的时间地点人物、开头经过结果。

听的众人心满意足。

贾政只觉得丢脸,有这样的大哥,很不体面,有这样的儿子,更不体面,荣国府的过去和未来都岌岌可危,在获悉大哥死不了之后,就继续和清客们谈论诗词歌赋。

他们都比不上贾雨村,不论是文采还是气魄。有人想找些新鲜事来说:"听说江南流行把灵均洞主的词赋,放在孩子荷包里,说是能借几分灵气。现在就连京城人士也如此而为之,岂不可笑?”“更有甚者,高价求购原稿,惨遭诈骗。”“我也听说了。灵均洞主文采斐然,常有诗作流传于江南。给雷小贞写的诗果有侠气,运河赋用词质朴,人家说她是不到十岁的小孩,我不信,天下竟有这等的人才。”

贾政问:“什么运河赋?”

当即就有人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背了一遍给他听。贾政问:“是谁家的千金?”

“是巡盐御史林老爷家的千金,照我看,这背后必有捉刀人。”贾政到是知道这个外甥女颇有诗才,也知道妹夫远隔千里还派人送作业来,却不知道她有这样的雅号,想自己这个宝玉,连呦呦鹿鸣都学不明白的人,外甥女早已学了四书。

平时对于聪明却懒惰的宝玉,只有扼腕叹息而已,今日想起来更加恼火:“去,叫宝玉过来。”

宝玉本来欢天喜地的赖在外祖母怀里品评大螃蟹壳,闹着要吃大闸蟹,又忙着给林妹妹出主意,印上刻什么闲章,正说到此处:“这蘑菇的印章,看似村气,实则灵巧。宋诗云:此妙勿令渠辈知。”探春问:“这又是什麽诗?怕不是你编的。”宝玉得意起来:“林妹妹也不知道?”

黛玉笑道:″惭愧,我也没读过。”

宝玉扇着扇子,主要扇着祖母和林妹妹,道:“我说他一句诗,真称的起路人皆知一一不如意事常□口,可与语人无二三。”黛玉和探春道:“南宋方岳!”

原是贾似道的政敌,郁郁不得志的一名能臣,命运和辛弃疾相似,文风也相似。

宝玉也没记住全诗,含混着说:“菌菇灵芝都是山中精灵,和诗情相宜,暗合了′含宜′这两个字。神仙餐风饮露,富贵人家钟鸣鼎食,诗的最后一句,就是′此妙勿令渠辈知’。既合乎印章主人的表字,又合乎印章上雕刻的蘑菇。林妹妹,你说好不好?”

林黛玉确实觉得好,这句诗也好,雕了蘑菇的印章刻什么灵芝仙草的词句,都不如这一首诗:“果然灵巧,是一块宝玉。”宝玉被夸了一句,欢喜的跟什么似的,正在高兴,就听见老爷派人来叫。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背也驼了,仿佛三伏天晒了一天的一盆小花一一蔫了!刚进门头也不敢抬,就听见一身冷哼:“也不曾叫你整日里闭关读书,你妹妹坐船走了一趟运河,就写了词赋出来,名扬四海。你成天在京城里东游西逛,怎么不见你写一篇三都赋?”

宝玉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书中暗表,在薛家兄妹想到插手盐业生意应该打点贿赂的时候,老派盐商们已经投其所好的、发自肺腑的、出于热爱的、从刊印赠送到刻碑铭记乃至于排诗词印在店铺新品的外包装上。盐商不是只卖盐,当然也有其他行当的生意。因为每个人都做了,林如海也不需要格外偏向谁,就只管假装不知道。而盐商们听到一些风声,也有人打定主意,如果林老爷进入内阁,他们会立刻把灵均洞主的诗词纹在身上。

江南来的善恒法师证明了一件事,江南多美人,江南多才子,江南的和尚又是美人又是才子。他声名鹊起,给大报恩寺拉来了许多的信徒和香火,就连身边那六个美貌的沙弥,也招惹来不少狂蜂浪蝶,好像一夜之间,京城达官显贵家的孩子,突然都开始崇尚佛教,爱和僧人往来(仅限十六岁以下)。善恒和尚什么都明白,装不明白,招待着宫里的太监喝茶,私下里给他们讲今生来生,积福享福的佛理。

太监眉开眼笑的听着自己下辈子能当富豪、妻妾成群、疯狂生孩子的美好未来,没错,咱家值得:“那感情好。”

又喝了半盏茶,请教了念经念佛该怎样用功:“法师,我实话同你说,荣国公这一房袭爵的一等将军贾赦,他啊,中邪啦!”善恒和尚满脸慈悲:“阿弥陀佛,想必是夙世冤业,这业因果报,如影随形。”

太监说:“大半夜的闹了起来,请了太医,就连圣上都听说了!圣上关怀功臣之后,特意召太医询问,听说是药石罔效,是找道士解决的。圣上当时就觉得,贾赦必做过亏心事,为天地鬼神不容。”善恒和尚道:“令狐真人,确有大智慧。可惜不是佛门中人。”这边还在探讨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另一边刘母在贾府门口转了一圈,发现女儿数日不在其内,也没有每隔三天去找自己保平安,心下暗暗的担忧。循着气味找了过去,看到被封印了变化之术的刘姝,正在水井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