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圣黛]木石前盟> 姑苏盐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姑苏盐业(1 / 2)

第170章姑苏盐业

夫妻二人见了女儿,到底是高兴多过担忧,听黛玉说安排了金蝉脱壳之计,都不再着急。拉着她问长问短,仔仔细细的关心了一番,又被女儿细问了日常起居,修行和事业。

贾敏:努力了。

林如海:我也努力了。

黛玉并不着急催促她们有进步,只是关心和请安问询而已,很享受这种全家坐在一起说话打趣的感觉。贾家热闹归热闹,却和自己关系不大,过往所有读过的思乡诗,全都在一瞬间融会贯通。

贾敏:贾府真耽误学业。

林如海:轮到为父来考考你~

贾敏对贾府的师资力量无言以对,心里一急,忘了自己已经死了,捧起桌上的一碟桃酥递过去:“老爷用些点心吧。”林如海就喜欢在宴会后吃点桃酥,习惯性的拿了一块,忽然大喜:“太太能碰到东西了?”

黛玉惊的站起来,还没开口,就看到贾敏力竭,小碟子穿过她的手指,带着另外四块小桃酥滚落在地上:“恭喜母亲,已是初窥门径!”已经做到我第一次见到大王时所做的事!

王素被一块桃酥砸脑袋上,抱头:"哎呦!"这一定是敏敏的报复!贾敏欢喜非常:“那可太好了。”

一家三口虽然仙凡有别,人鬼有别,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却看不出有任何差别可言,只有一团和气。

殷玄也溜达进来,蹲在暖炉旁边咕咕笑。

京城的冬天干冷,江南的冬天湿冷,雾气一直在缠绕着他的羽毛。屋里的两名丫鬟都是家生子,林府的下人和贾府不同,不会把主人家的事拿出去到处品评,两个丫头看到这么大这么胖一只强壮但有点怪的鹰迈着步子走进来,也只是先看姑娘的脸色。

看姑娘只是笑吟吟的看了大胖鸟一眼,就猜到是熟人,有点好奇想摸摸。王素问:“你在笑什么?”

大胖鸟低着头看看小玉人,小声说:“我忽然想起,有些人家(父母对儿女)百般逼迫,若不功成名就、出将入相,就死在外面别回来了。虽然是放狠话却无用。咱们主人家却有两手准备,活着时求一个封侯拜相,死了就专心修行,真是不急不躁,圆满周全。”

林如海看女儿正说着话,表情微微一变,瞪了鸮鸟一眼。反而拈着胡须笑道:“这有什么呢?我确实没有后顾之忧,更胜旁人。其他人既贪生,又怕死,老夫两边都有着落,岂不美哉?”现在就一门心思的报效朝廷,修行的事等死了再说,死了住在画中,一天到晚也没别的事,就修行呗。别现在该报效朝廷的时候抽空修行,现在不是魏晋,我也用不着清谈。

殷玄礼貌性的鞠了一躬。心说你这耳朵怎么时灵时不灵的?林黛玉也赞同这个说法,她不讳言生死,但忌讳父母说'啊我要死了'这类的话,以前还对此十分耿耿于怀呢,多亏有大王开解指点:“原是女儿着相了,”贾敏笑道:“若说着相,困于形骸之中,谁能比如海更被困住?他年少时就向往诸葛武侯,早做了两套衣服。武侯想必已经成仙了,你见过他老人家没有?”

林黛玉如实道:“当今的武侯么,不曾拜会过。梦中曾有一面之缘。”林如海酒意上涌,心向往之,当即兴奋的问:“是什么模样?他可曾说过什么?”

黛玉笑道:“我梦中,武侯还在南阳诸葛庐隐居呢,并没说什么话,只看他在屋中读书。"虽然实际上是年轻的孔明先生板着脸,对突然出现的小女鬼'假装看不见听不见,但这话说起来未免扫兴。让我简单编个故事~“读的什么书?"*2

黛玉娓娓道来:“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译:净整那些没用的玩意,浪费人力物力,不去种地织布)语出:《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这位汉朝皇帝心狠手辣但安邦定国、杀虽多,手段虽狠,却确确实实的开创太平盛世,文景之治绝非虚言。但在汉末乱世,令人叹息痛恨的汉桓帝汉灵帝之后,蛰伏隆中的卧龙先生在看汉景帝的诏书,合情合理,令人感慨万千。黛玉:(#^.^#)我真的很会编。

贾敏叹了口气:“只可惜棋逢对手。"三国的局势实在太复杂了。林如海沉默良久,在自己心里感慨了很多…很多…,终于悠悠的叹了口气,什么都没说:“长宁县宝屏山,有诸葛盐井十四处,灶户四万,煮盐兴治,为军农要用。武侯曾做过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给讲过没有?”黛玉笑道:“我难得回来一趟,父亲或许讲过,再讲一遍也无妨呀。“别的教诲你说的,我不爱听,我说的,你也不爱听,不如聊聊我们都爱听的事。林如海正有此意:“邛州一带,自古就有天然的火井,江南没有这种东西,原是山间的井,有些像是泉水井,有些则是深不见底的枯井。你见过的井中,只有甘泉,这种火井中的水不可饮用,有些长时间燃烧着火焰,永远不熄,当地人称之为天灶。有一些投入竹木,就能燃烧起熊熊烈火。”林黛玉听的讶异:“是…石火油吗?”

“不是~"老父亲把羽扇又掏出来,指指点点:“乃是无所无误的一团气体,就和西游记中的法宝类似。嗯……临邛火井一所,从(纵)广五尺,深二三丈。”三尺便是一米,五尺已经接近两米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