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女钳工[六零]> 世界一流的拖拉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世界一流的拖拉机(3 / 4)

枝宣布:“红旗厂内部评议会通过。”逐渐响起掌声,并不热烈,却代表着认可。她又看向温东鸣。

温东鸣深吸一口气站起来:“我去申请立项。”他也是好几天都没睡好,眼下有一圈黑,但精神却又很健硕。这是机遇,也是风险。

投入不比上次20吨重型模具小,如果失败了,红旗厂近三五年的发展可能都要被重新打回去,从头再来。

在如今势头正猛的时候,温东鸣这个厂长,又一次接受同样的拷问。作为红旗厂这艘船的船长,每一次风急浪高,对他都是一次考验。是乘浪而上,还是被浪掀翻。

所幸他还没老到失了胆气,更没有失去党性!这不仅仅是机遇和风险,更是责任。

谁都求稳、求自保、不去做突破,工业还怎么发展,国家还怎么强大!他很是能稳住心态,激昂笑道:“要是咱们这项目真能成功立项、推进、落地,咱红旗厂发展成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指日可待!”这话出口,更激得他气势滔滔:“咱们红旗厂无论从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机械功能都不输给北方!如今口碑、售后、维修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红旗厂子弟扎根各地!!”

等技术再迎头赶上,不,是弯道超车。

“咱们红旗厂,一跃成为行业领军龙头!!争做世界一流!!”世界一流!

温东鸣率先喊出了更响亮的口号。

大大大

北方。

两个厂完全不知道小老弟如今斗志昂扬、野心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经过了几个月时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冬天。他们不甘心自家地盘上口碑被红旗厂挣走,自己编写的《**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都已经写完,找到印刷厂印刷,然后投放到市场上了。最开始,销量是很不错的!

因为名气大啊。

大家听了都想买,但供应却极其的少,都开始流传手抄本了。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本自家的速查速修手册,还是自己村用的牌子的拖拉机!

还说什么?买!

买的时候有多抢手,有多豪爽,看到之后就有多傻眼。倒不是说书上说的不对。

但是看不懂啊!

咬着牙看了一会儿,很快就看得头昏脑涨眼发晕了。技术类书籍就是这样,尤其是外行,眼睛盯着书,哪怕是用手一行行、一字字指着去读,知识也是不进脑子的,就好像流水一样,轻飘飘的就划过去了。俗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在此时此刻,还不能叫俗称,它还就是事实了,因为很多识字不多的拖拉机手,还需要人帮忙念。

念得人有点痛苦。

听得人有点茫然。

知识非常丝滑从左耳朵流入,短暂的流过大脑,又从右耳朵流出,啥痕迹都没留下。

大眼瞪小眼,"耍俺?”

脾气爆一点的,都跑去供销社拍桌子了,货不对板,这是骗子行为!骗他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攒的血汗钱。

两个厂就傻眼了。

怎么会?

他们都看过了啊,不都挺好的吗?

也是问答形式的,好找问题,也好找维修方法!修的方法也没问题,他们都看了,分明挺好懂的!

嗯,两个厂也都是做过调研的。

老百姓都说,这本书好看好懂,甚至有人说一看就懂,一看就会修了。他们还特意嘱咐:"找笔头好一点的,简单大方点。”结果没想到,反馈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赶快请了反应比较大的一批生产大队的人到城里来,到厂里来。然后,他们就经历了当初杜主任一样的痛苦。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你说这看不懂,好,改了。

你说那不知道怎么修,好,努力写得更准确具体了。“不是那个感觉。”

到底是什么感觉?

要掀桌了!!

两个同是苦命人的厂长,在参加北方活动的时候聚到了一起。简直不要太有共鸣。

龚厂长:“我们试了一圈,发现光找笔头好的人没用,找人给他们讲技术也没用,要么写出来技术太硬,要么就避开技术不写,跑去东扯西拉。”“我也发现了,这个有好笔头的人,得自己懂怎么修才行,自己都不懂,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让人看懂?"但是想在坐办公室写稿子的人里,找一个精通维修的,就有点难了。

换个视角呢?从精通维修的机修钳工师傅里,找会写东西的?教训也有点惨痛。

说起来都是泪。

他俩凑在一起,对着那本红旗厂出版的,写在作者那一栏的“林巧枝"三个字,升起了腾腾敬意。

红旗厂哪里挖出来的人才?

起先,他们是想找红旗厂借一借人的。

但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就先一步等到林巧枝的名字传到北边。两厂”

他们拿什么去和那些重型设备制造厂抢人?还是为写维修手册这样的理由?站不住脚啊!

你们自己厂生产的拖拉机,还要去请别的厂的年轻人帮忙写维修手册?陡然被架在半空,面对眼前这半截摊子,还真是没有好办法。怎么办?

眼看着《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的印刷量跟上,不断往他们的地盘进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