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买咸菜和青菜,林知了和薛理买了碗筷,薛理和薛瑜在家清洗,她又出去买香料。
回到家中薛二哥跟刘丽娘鬼鬼祟祟聊着什么,林知了在心里翻白眼,薛二哥不如薛大哥怕媳妇,也不如薛理聪慧,可他小毛病不少。林知了停下静静地看着夫妻俩,直到夫妻俩抬头看到林知了下意识神色慌乱,林知了才上前:“聊什么呢?薛郎中。”薛二哥一听她口气不对,这些日子也见识到了她的手段,不敢隐瞒:“我买柴的时候不巧碰到几个村里人,可我都给钱了,不好意思说不要,就对村里人说以后会经常买柴,到时候再找他们买。弟妹,你看我话都说出去了?”林知了:“可以找村里人买。但要说清楚,什么样的柴什么样的价。我们赚钱有多难,这几日你也看到,只是打肉片就打的胳膊酸疼。村里的碎木头还想要高价,不可能。”
薛二哥也是意识到这一点,回来就找妻子商量:“你跟他们谈?”林知了:“可以。我就说你给人看病去了?”薛二哥差点咬到舌头:“一一我还给人看病?”林知了:“走方郎中都可以,你是济世堂出来的怕什么?”自然是怕被骂上午给猪接生下午给人开药,也不知是把人当成牲口,还是把牲口当人啊。
刘丽娘捅他一下:“你不会跟人说清楚啊?”薛二哥恍然大悟:“忘了!”
刘丽娘白了他一眼,对林知了说道:“弟妹,我们是早上和面,还是晚上睡前和面啊?”
林知了算过时间,“我们天黑就洗漱睡觉,五更天自然醒来就和面,不耽误天亮开门。二哥,到时候我们小点声,相公要忙到很晚,他不睡好第二天会犯困。”
薛二哥以为会算错账写错字。他打心心眼里不希望薛理失去万松书院的差事,“我知道。三弟和小鸽子还有鱼儿去哪儿了?”林知了看到摆放在棚下的碗筷干干净净的:“兴许在家这几日没人跟他俩玩,相公带他俩出去透透气。可能出城了。”出城岂不就是回村?薛二哥脸色微变。刘丽娘见状也意识到他想什么:“三弟比你有分寸。”
薛理和两个小的是出城了,走了不到半里路就看到村里的小孩,有一个小姑娘时常找薛瑜,乍一看到她就跑过来,跑到一半注意到薛理又神色不安地停下。薛理对妹妹说道:“去吧。她若问你三嫂在城里做什么,你只管说卖青菜咸菜面,也会卖猪骨头炖干笋汤,你三嫂炖肉担心肉散掉,还要用洗干净的茅草系上,这些东西都要买,钱赚的不多,日日都要二更睡五更起。”薛瑜疑惑不解:“说这些做什么?”
薛理:“日后你就知道了。”
薛瑜心说,谁要问这些,“你去哪儿?”
薛理:“我在路边等你们。”
薛瑜一听"你们”,拉着小鸽子过去。小鸽子以前不是去书院就是找朋友玩,这几日书院放假,又没人跟他玩,都要憋坏了,才不在意薛瑜去找谁,只要不是自家几个人便可。
未时左右,几个小孩被长辈叫走,薛理带着他们回城。午饭是大排拉面和红烧肉拉面,晚饭是饭团和骨头汤炖笋干。饭团里自然有肉松,小鸽子和薛瑜很喜欢,大口大口吃着饭团,可一碰到肉松就小口品尝。林知了见状确定她用大米和糯米做的饭团不会被食客嫌弃。林知了想在饭团里夹油条,可一想刚开始,他们都没有经验,等几日做熟练了再加也不迟。翌日清晨,林知了睡到自然醒天还没亮,她依然起来去店里把柜子里的笔墨拿出来,记下今日要买的食材一-带骨头的大排,里脊肉、五花肉、不值钱的骨头,猪油和煮粥以及盛骨头汤的大砂锅。林知了今日上午不卖骨头豆腐汤和骨头竹笋汤依然决定买骨头,只因骨头便宜,面煮好捞出加入清汤,不放咸菜或者青菜,五文一碗食客也觉得值。林知了想过清水汤面,可她开在巷子里,房租省了不少就不能在其他地方节省,否则竞争不过开在街上的早餐铺。
刘丽娘昨晚睡得早,听到动静也悄悄起来,看到纸上很多字,“弟妹,我和你一块去吧。”
林知了:“你先和面,做拉面的面。做饼的面可以等饭后再和。待会叫二哥把我配的香料碾碎,我做油酥。”
刘丽娘以前听她说过油酥,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见林知了终于要揭开谜底,她心里高兴到屋里把薛二哥嬉起来。
林知了先前做油饼总觉着少点什么,买香料时意识到油酥。饼里头有油酥,夹肉时不刷酱料也好吃。
林知了又在纸上添上三样常见的小菜,比如雪里蕻做的咸菜,切成片的酸萝卜和白菜做的冬菜。这几样可以放肉饼里头,也可以加到素面里。这个时节菠菜和油冬菜便宜,林知了又加上这两样,以防昨日买的不够,又加上葱姜。买回来在这些食材后面写下用了几文钱,晚上算账一目了然。林知了写好天也亮了。烧水洗漱后,听到隔壁邻居家也有动静,估计杀猪匠也起了,她就带着钱去猪肉铺。
林知了到猪肉铺,屠夫才把猪拉过来,猪肉还冒着热气。第一天营业林知了没敢买太多,二十块带骨头的大排,二十斤五花肉,五斤里脊肉和十斤猪板油。只是这些也比屠夫预料的多,他想到城里不止他一个屠夫,五花肉便宜两文,大排和里脊每斤都便宜一文,没等林知了开口他又把剃干净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