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麻衣,一手拄着九节的竹杖,一手举着燃烧的火把。
黄昏的夕阳斜斜而去,照着他悲悯的脸,像是染上了一层血。他就这样静静伫立了许久,直到暮间风起,才踏出了第一步禹步,哀哀唱到。
“魂兮归来,魄兮莫远!…”
“魂兮归来!!”
听到张角的起唱,张承负也用清亮的声音,唱出拉长的巫调应和。而后,七名弟子同时戴着兽面,围绕着祭祀的祭坛,跳起巫俗的鬼步。
叮铃铃的铜铃声,就从他们的手腕、足腕上响起。巫者踏出虚步,便是身形如魂。上下魂铃乱响,只见风沙微动。紧接着,又是张角低沉的召唤。
“魂兮归来,莫迷远乡!”
“魂兮归来!!”
一众弟子们再次应和,步伐越发急促,铜铃叮叮连响。
“魂兮归来,莫恋寒塘!”
“魂兮归来!!”
这一次,众多童子们举起双手,稚嫩的呼喊着。
“魂兮归来,风急路长,莫逐枯桑!”
“魂兮归来,幡在高张,铃在叮当!”
“魂兮归来!!”
急促的呼唤声声动人,山丘下,太平道的门徒们也同样举起双手,对着黄昏的天空呐喊。而后,数以千计的百姓们,终于忍耐不住,举手呼喊起死去的亲人。
“魂兮归来,勿畏阴风。”
“魂兮归来,勿恐鬼吏。”
“魂兮归来,吾以太平,开黄天之门!”
招魂喊出七次,禹步踏出七星。直到最后一声开门的召唤,大贤良师张角才举起手中的火把,哗的一声点燃祭坛下的火塘。青烟燃起,纷飞的火屑像是魂灵的虚影,死去的人们似乎从坟丘下苏醒,从满树的符纸睁眼,看向别离的亲人与世间!
“魂兮归来,莫向远方。风寒路险,鬼哭山荒。
魂兮归来,莫恋旧乡,太平大道,引汝安藏。”
大贤良师的喊声忽然缥缈,就像要飘去黄昏的分界。而听到这《招魂安灵歌》,五百童子们也齐声清唱,与死去的爹娘、爷奶或是其他亲长们说话。
“来兮归兮,与我同坐,粟饭一盂,井水一瓢。
灶有炊烟,田有新粮,黄天开路,太平安康…”
这是温暖的描述,描述死后黄天太平的世界。无论死去的人能否听到,活着的人会燃起一份渺茫的希望,获得来之不易的安抚。
“粟饭一盂,井水一瓢。灶有炊烟,田有新粮…太平安康!”
这一刻,童子的歌声遥遥飘远,丘下的百姓痴痴聆听。直到反复三遍唱罢,大贤良师的呐喊,才再次响起,带着对大汉朝廷的痛斥,也带着发自内心的愤怒,唤醒数以千计的百姓。
“汉气已灭,青龙断光,官贼夺食,豪强焚乡。
汝死非命,冤气冲霄,黄天将立,人鬼共亡!”
大贤良师疾声高唱,先是巫鬼的古调,接着是通俗的乡言,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听懂。
“魂魄开了口!他们是冤死的!死于官贼,死于豪强,死于有罪的苍天!”
“朝廷的皇帝无道!卖官鬻爵,盘剥百姓,却不拿出分毫,赈济天下的苍生!”
“大汉的气数尽了!地震山崩,水旱蝗虫,日食大疫,这都是老天对应的天象!”
“天命已经变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炎汉的火德将衰,黄天的土德当兴!”
“土德代火德,黄天代青汉!旧的天数已尽,新的天时已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新网址:wap.xshuquge.net
第十二章 为大汉掘墓 (第3/3页)
”
这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宣告,让七位弟子祭舞越发激烈,让八百门徒举着双手呐喊,让三千百姓伏跪在地,尽数呼唤起“黄天”!
而在这祭礼的中心,张承负一边急促祭舞,一边看着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哪怕是三位出身士族、小吏的师兄,都一样虔信到癫狂。这一刻,他的心中满是震撼,对汉室必然注定的灭亡,深信不疑!
“天象证明气数,失德失去天命。土德代火德,黄天代青汉!…”
“这种谶纬预言般的口号,若是由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喊出,就此流传天下…那么,大汉的人心丧尽,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对汉室的合法性,发动了最为致命的一击啊!”
两汉承接先秦上古,以五德始终的天命,作为汉室统治合法性的源泉。而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眼中,“天命”的象征,就是“天象”与“谶纬”。所以,天命的更替,也必然是通过“天象谶纬”来实现!
当大贤良师在冀州巨鹿,用自己一生的性命与威望,喊出“五德更替、天命更迭”的“谶纬”…那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在于底层的百姓,更会在中层识字的豪强官吏间流传,甚至传到上层研究天象的世家大族与藩王心中!
这样的符合天象的“谶纬”,不仅底层茫茫的百姓会相信,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和豪强,同样也会相信!而这,就是对大汉统治来说,最为可怕的事情。
人心所向,大厦筑起。人心所背,帝国崩塌。汉室的武德尚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