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九章(1 / 4)

第89章第八十九章

刨除不讲武德的偷袭,冷兵器时代大军团作战的特点大致可以总结为三个: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份枯燥能让外行人看得昏昏欲睡,也能让内行人看得津津有味。李牧属于后者。

此时的李牧坐镇中军,站在特意搭建,用来观测军情的望楼上,居高临下将敌我双方情态尽收眼底,很快发出由衷的赞叹:“秦军真劲旅也。”在到来之前他还嫌弃本城守将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呢,明明是兵力要更多的守城方,却差点被两百人趁夜拿下了城池,简直是把国家脸面和军将荣耀都给丢尽了。

但看秦军前进事的秩序井然,上千人如同一人,合阵之中只有细碎的甲胄撞击声。兵卒高昂着头,好似将要出笼的猛兽在做最后的准备,李牧便明白自家之前那场夜战中的溃败并不冤枉。

实在是单兵素质相差太大,已经到了军将素质难以填补的地步。而且他还听说对面那位长安君自幼时起就展露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领军用兵才能,被誉为秦国的后起之秀,眼前这支正在列阵的秦军就是其人一手训练出来的嫡系。

相较于己方守城将领,可能只差了点实战经验。但差的这点实战经验已经能为他带来一场胜利了。李牧已经高兴得用手指轻点着佩剑的剑柄,却偏有人不合时宜地发声中断他的好心情。

“李将军,秦军如此勇悍…“正是原守城将领颤魏巍地说道。他和李牧不一样,他是真被打过,那次夜袭更是令他至今心有余悸,午夜梦回常常汗透重衣。

而且现在顶在最前头的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兵啊!赵国的改革比楚国要更彻底一些,军队不至于像楚国般多为贵族保护个人利益的私兵,因此也没有楚国那种在作战时优先考虑私人利益,时不时给友军下绊子的坏风气。

但力量决定地位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他要是失了手下这批辛辛苦苦带出来的兵,将来肯定要被邯郸那些贵人边缘化的。若非此次吃了败仗,他定然是不会同意让自己的兵顶在最前头,承担佯败诱敌深入任务的。

可现今当面的这些秦军,瞧上去比夜袭那次还要精锐勇悍啊!既然提出主意的是李牧,他自然向李牧要安全感。李牧现在就痛恨一点,痛恨这个提出异议的人不是自己的直系下属,否则一剑下去世界都清静了。

作为一个在朝中没有根基的边地将领,李牧只能耐着性子解释:“将军不必担忧,秦军虽然勇悍,但多为步卒与蹶张士,两翼骑兵与车兵寥寥无几不说,还多穿轻甲,显然不是乏于训练,就是底子太差。“只需将军之兵依策佯败,我埋伏在两翼的车兵与骑兵自会分割包围秦军。秦军的剑戈再利,也快不过奔马去。届时必定大胜,也好盖去将军前番失利。”

人不狠,站不稳,领军作战就更是讲究慈不掌军,因而李牧到最后话中已是隐含威胁。

你现在不好好配合我洗刷掉身上大败的罪名,一样会被朝中的肉食者们弃置不用!

因为威胁比劝慰更加直接,所以起效也就更快。李牧刚说完话,满意地得到了身边呼吸声都轻了很多的结果。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李牧好不容易才团结好内部,统一共识,紧接着却惊讶发现秦军的列阵的速度比己方要快得多。他这边前阵刚刚形成雏形,秦军的前阵就已经在进行最后的小范围微调。而且秦军的旗鼓变化并不频繁,说明如此快速的列阵多是兵卒自发形成,中军只给予了少量指导。

不是,这合理吗?

虽然你们人要少些,苛严的军法和军功爵制度也造就了更高的单兵素质,但速度快成这样实在是太超出他的认知了。假使秦国之兵皆似对面秦军一般精锐,恐合山东六国之兵也莫能挡之。李牧哪里知道,这种他带兵十数年都无法企及的组织度,仅仅是靠踢蹴鞠踢出来的。

普通兵卒通过踢球健壮体魄,培养分工协作意识,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什长做队长,培养战略观察和指挥能力;军正当裁判,树立权威;中高级军将贝从比赛中观察挑选人才,最大程度上挖掘整支军队的潜能。日积月累之下便形成了其他人眼中难以逾越的天堑。但李牧知道自己这一仗的意义已经变了,从应付邯郸,最好能为国家争取些休养生息的时间变成了一定要打赢这仗,最好是在战中杀掉那位长安君。年不及弱冠就如此会练兵,将来再长大些还了得!李牧不是拖泥带水的性子,想到后立刻下令道:“传我将令,私语阵中,不从旗鼓者,斩。先入秦军大营者,赏三十金。擒杀秦军主将者,赏百金!”李牧将令一下,最先破防的却是自己人。

“百…百金!"有人失惊之下差点脚下打滑,一头栽倒望楼下面去。那可是百金啊!

据传秦昭襄王时有一白虎常从群虎游弋于巴蜀一带,伤害的人超过了千数,于是昭襄王乃重金悬赏有能杀虎者。

而这个重金悬赏有多重呢?

答曰:“邑万家,金百镒。”

秦昭襄王时秦国已成天下最强之国,拿出来的悬赏也不过金百镒。你李牧什么牌面上的人物,一场交战双方兵力加起来将将过万人的战役,你就敢开出百金赏格,万一王上不认,你还真要砸锅卖铁兑换承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