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48章 摊牌了!我不是朱雄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摊牌了!我不是朱雄英!(1 / 5)

文华殿。

朱标和朱英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

“这便是你前几日提过的世界地图?”朱标瞪大眼睛,“格物院费了不少心思吧。”

朱英笑着点头:“殿下说的是。这地图前后花了三个月,光是绘图的先生就请了六位,有从前钦天监的老吏,还有从西洋来的先生。当然,最重要是马叔的指挥。”

“殿下,这就是我们大明了。”

朱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自幼读的舆图里,大明便是天下的中心,北至大漠,南至琼州,已是广袤无垠,可此刻在这张世界地图上,明黄勾勒的区域竟只占了东南一隅,周围被大片的海洋与陆地包裹着。

“世界竟如此辽阔?”他指着地图问,“那这些绿色的地方,又都是什么国度?”

“这些便是七大洲了。”朱英清了清嗓子,“咱们大明所在的这块大陆,叫亚洲,是七大洲里面积最大的。往西去,隔着这片印度洋,便是非洲,马叔说那边的象牙和香料堆积如山;再往西,越过大西洋,就是欧洲,那边的国家多是小国,但擅长造船和治铁;而在太平洋的对岸,还有两块大陆,北边的叫北美洲,南边的叫南美洲。”

他一边说,一边用木杆轻轻点着地图上的美洲大陆:“殿下你看,这美洲可不只有金银。马叔说,当地土人种植着三种粮食,分别叫红薯、玉米和土豆。红薯耐旱,哪怕是山地也能种,一亩地能收数石;玉米杆子高,能在河边洼地种,颗粒饱满;土豆更甚,埋在土里就能长,就算遇到蝗灾,只要地下的块茎没被啃食,就能再发芽。”

朱标听得入了神。

“若这些作物真能在大明种植,那百姓便再也不愁饥荒了。”他难掩激动。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朱元璋大步走了进来。

朱标和朱英连忙转身迎上前。

“这是地图?”朱元璋走上前,瞪大双眼。

“父皇,这是格物院做出的世界地图!”朱标满是兴奋,“朱英刚给儿臣介绍,这世界竟有七大洲、四大洋,咱们大明只是其中一块大陆上的国度!”

朱元璋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以前总听马天说“世界之大,非中原一隅’,咱还以为他是夸张,没想到竟真有这么大。那西边的这些地方,都有百姓居住?可有王朝?”

朱英上前一步,拿起方才的木杆,指着地图开始详细介绍:“亚洲除了大明,还有西域的帖木儿汗国,南洋的爪哇国;非洲有不少部落,也有像马里这样的大国,盛产黄金;欧洲的国家多是城邦制,互相攻伐,但擅长航海;而美洲的土人多是部落聚居,也有王朝,农业极为发达,还有大量金银。”

“那里有三种高产粮食,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作物都不挑土地,红薯能在山地种,玉米能在洼地种,土豆甚至能在北方的寒地里生长,若是推广到全国,哪怕遇到灾年,百姓也能有饭吃。”朱元璋双眼放光。

他这辈子最怕的就是百姓饿肚子,当年元末的饥荒他亲眼所见,饿浮遍野的景象刻在骨子里。“这些作物,真能在咱们大明种活?”他急问。

“当然。”朱英肯定回答。

他对着上座的朱元璋深深一拜:“陛下,漠北战报频传,马叔已稳住十八部,元军主力困于漠北深处,平定之日近在眼前。平定漠北后,可以准备开海了。”

朱元璋听着,原本还算平和的面色沉了下来。

朱标站在一旁,心中暗自捏了把汗,他太清楚父皇为何对开海如此敏感:自洪武初年禁海以来,父皇始终认为海疆是“危局之源”,不仅有倭寇袭扰的隐患,更怕海上贸易催生的商人势力打破当前稳定。在父皇眼里,百姓安于农耕、官吏恪尽职守,才是大明长治久安的根本,商业兴盛只会滋生贪婪与动汤。

朱元璋沉默片刻,目光落在朱英身上:“马天之前也说过,平定漠北后要开海。你今日既然敢直接提,想必是有十足的道理。那你便说说,开海到底有什么好处,能让咱放弃禁海的旧制?”

朱英起身,目光扫过世界地图,沉思一会儿后:“陛下,臣先说说这海疆的隐患。东瀛倭寇,素来狼子野心,他们驾着轻便快船,专挑我沿海州县防备薄弱之时袭扰。去年温州瑞安卫,倭寇夜袭县城,一夜之间焚屋三百余间,守军闻讯追击时,倭寇早已乘船遁入茫茫大海,只留下被洗劫一空的村落和百姓的哭嚎。此类事,近年在浙江、福建沿海屡见不鲜,将士们疲于奔命,却始终防不胜防。”

“陆地剿匪,陛下可派天兵横扫贼巢,让匪患无处遁形。可海疆万里,若一味禁海,禁止百姓出海、商船通航,实则是将这万里海疆拱手让给了贼寇。他们熟悉海况,来去自如,而我军因禁海之令,舰船年久失修,水师久疏战阵,连近海都难以巡视,更别提追剿远海的倭寇。这禁海,看似是守,实则是自缚手脚的下策啊。”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做?”朱元璋追问。

“造大舰,练水师,巡狩万里海疆!”朱英极为自信,“如今格物院已经能造洪武舰,乃当世最强战船,接下来就是训练水师。如此,我大明水师可游弋于大海,凡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