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都市言情>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第39章 继续拍历史电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继续拍历史电影(1 / 2)

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宿舍和技术团队,还组建了影院院线,实现了自产自销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使得邵氏电影在巅峰时期年产影片超过40部,掌控了香江电影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使得邵氏电影在香江乃至亚洲电影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推出了许多经典影片和影坛巨星,但也因其垄断性和对创作自主权的限制,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首先,这种模式下使得邵氏在创作上非常僵硬,没有一丝灵活性。

其次,自产自销,不跟任何人合作,也不接受投资,使得邵氏电影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不够灵活,最终在80年代被新一城等新兴公司超越。

总体而言,邵氏电影公司的自产自销模式在其巅峰时期展现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但也因其僵化和缺乏创新而最终走向衰落。

程胜现在有钱了,他也可以自己投资自己发行,但这样做法只会让人觉得小家子气,让别人有机会联合起来打压他。

所以,跟人合作是必须的,电影投资份额分出去也是必须的。

更何况投资商多了,还能分担风险、多渠道收益和市场需求。

电影投资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票房大卖可能带来巨额利润,但票房惨淡则可能导致巨大损失。

因此,多家公司同时投资一部电影可以有效分散风险。

每家公司只投资一部分资金,即使电影票房不佳,也不会对单个投资方造成致命打击。

他拍摄的历史电影,在另一个记忆中,可是没有案例。

他这是妥妥原创,要不是有模拟面板这个外挂,他还真玩不转,搞不好拍一部就要赔一部。

虽然有了模拟面板,电影也不愁会赔钱,但也不能每一部都保证赚钱,所以分担风险是必须的。

多渠道收益也是吸引多投资商的原因之一。

电影的盈利不仅仅依赖于票房收入,还包括其他多种渠道的收益。

例如在电影奖项方面,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可以带来奖金和国际市场的认可,进而通过电影节销售影片版权。

他在威尼斯买海外版权就是这样做。

市场需求也是吸引多投资商的原因。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电影行业的巨大潜力,愿意投入资金以分享市场增长的红利。

此外,一些投资者可能并不完全追求经济回报,而是看重电影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愿意为高品质电影买单。

中影集团,是程胜最想合作的对象,有了中影在后面站台,他也不怕有人会在幕后搞什么幺蛾子,或者有人暗地里针对他。

韩三爷听到的话,双眼不由凝视着程胜,等着他把话说下去。

有了程胜威尼斯横扫八方的威势,他对于程胜新电影是非常感兴趣,也希望能掺上一手。

电影还没上映,就大赚了两个亿,这比中影投资的《英雄》还要赚钱。

韩三爷隐隐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早投资程胜电影。

“在《大唐》杀青的时候,我就有了初步想法,只是还没确定到底拍摄哪一个王朝更好……”

在程胜说了一半的时候,韩三爷满脸惊讶打断道:“你要继续拍摄历史片?”

不是韩三爷对历史片有什么歧视,而是真心觉得太难搞了。

程胜《大唐》电影能成功,在他看来那是非常侥幸的事情。

如果继续,他不知道是否能复制这一奇迹,但要是失败了,那么程胜名气恐怕会全毁。

在韩三爷看来,拍历史剧,还不如拍一些商业喜剧电影更好。

以程胜现在的名气,要是拍这些类型电影,那不管拍成怎么样,观众也会买账,没有必要继续倒腾风险巨大的历史电影。

史诗电影从受众的心理上讲有个特点,就是最好你要看的话,要事先对那段历史比较熟悉。

历史剧可谓是高风险和高投资,回报却是非常低。

所谓高投资,那是历史电影必须有宏大场面,这一元素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需要较高的成本。

再者,历史剧的时间跨度太大,涉及人员多,也增加了制作成本。

同时,观众口味和时代特征也决定了历史电影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拒绝【宏大叙事】,而历史电影又必须以线性叙事讲述长时间段内的历史,这是当下历史电影创作的驳论。

在宏大叙事之外,现在的观众喜欢看的是烧脑电影、大制作电影、全明星阵容、高概念电影、大IP特许经营模式下生产的“乐园”式电影。

历史的纵深感要么消失变成扁平,要么是在科幻电影里朝向未来思考人类的方向,历史电影背后蕴含的对历史深度思考在今天或许不再是观众所追求的。

更为明显的是,历史电影动不动三四个小时的时长,也不太适应当下观众的膀胱和注意力。

这也是历史电影为什么拍不出经典和高票房的原因,叙事太久了,观众会生出厌恶的心理。

程胜的《大唐王朝——起源》虽然成功了,但在圈内很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