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第47章 出征!(补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出征!(补更)(1 / 3)

2月11日,鬼子第33师团突破不列颠军萨尔温江及米邻河防线,将英印军第十七师击败。

MD的战局愈发严峻,远征军入缅已经迫在眉睫。

2月12日,在和关兴商议之后,王凌决定率警卫连、侦察连、通讯连、运输连、卫生队、炮兵营、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和第五营入缅作战,成立禅达留守处,高薪聘请了原溃兵站站长担任留守处主任,将第四营和刚组建的工兵连、新兵营留在禅达。

之所以聘请王站长担任留守处主任,是因为王凌还没有放弃招募士兵的计划。

作为一名后世穿越者,王凌深刻的知道去MD压根就指望不上不列颠人,指望他们,那还不如指望远征军全体突然爆种、人均超人、绝地翻盘呢。

所以,人员补充和物资补给都得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列颠人的那些承诺连一个字都不要信。

王站长也是个有能力的人,给他一个留守处主任,又给了一个“你尽心办事,仗打完了,我保你一个上校”承诺,同时以前答应他的招人给钱的承诺也没变,他也能更尽心的为独立团招募人手,源源不断的给独立团输送兵员和物资。

……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东方的除夕夜,王凌在团部大校场上,给包括孟凡了、陈小醉在内的二百余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

独立团在禅达已经驻防四个月了,隶属独立团的各类工厂就开了不下二十家,整个禅达百姓的生活都因此而改变,与独立团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

不客气的说,此时的禅达已经是独立团牢固的根据地了,县长那个老头子说话也没有王凌说话好用。

同时,得益于独立团的高待遇,独立团官兵“待遇高、军纪好”的形象也深入了禅达百姓的心中,人们对独立团官兵普遍高看一眼。

在此情况下,因为严格的军规的压制而压抑自己的独立团官兵们,就不可避免的与禅达本地姑娘结合在了一起。

孟凡了和陈小醉的结合,只是一个开端,然后事态飞快的向着王凌期望的方向发展,到集体婚礼这里,也不是一个终止。

过年的喜悦与新婚的快乐交织在一起,整个独立团都荡漾在欢乐的海洋里,除了必要的值班人员之外,几乎全都喝了个酩酊大醉。

哦,新人们也没有喝醉,王凌给他们放了两天的假,只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安安心心的创造下一代。

第二天,大年初一,全营停操,后勤处给各排送去了白面、白菜和猪肉,还有醋、酱油等调味料,全团一起包了饺子,然后开开心心的观看了从禅达请来的戏班子表演的杨家将,开开心心的过完这一天,也就算是过年了。

然而,过年的欢腾也只仅仅持续了这一天而已。

2月16日,鬼子开始集中兵力向仰光进发,仰光危急,不列颠政府进而要求果脯派遣远征入缅,减轻英军的防御压力。

应不列颠政府的请求,大队长电令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中将(后由司令长官罗ZY和东华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率领第5、第6、第66军共10个师10万余人入缅援英作战。

2月18日晚,王凌在团部大校场播放了独立团在禅达的最后一场电影——1987年公映的《屠城血证》,一部讲述金陵大屠杀的电影。。

放电影现在也是独立团的老传统了,本来只是为了给娱乐匮乏的军营增添一下乐趣,同时也做一些宣传的作用,后来发现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放映机除了每五天一次的播放之外就只能放在库房里吃灰,王凌灵机一动,开始搞起了“送电影下乡”的活动。

要知道,放映机可一点都不便宜,两台放映机加二十部电影的胶卷,就价值1000积分,抵得上半个连的装备。

好消息是系统不限制片子的年份和种类,只要是王凌想的,都可以换成胶卷。

王凌兑换了诸如《精武门》、《定军山》这些电影,既能在军营里放,也能到乡下去放,两不耽误。

现在,下乡的放映队,也成了禅达的百姓们在忙碌之余的期盼之一。

每一次放电影,人们都会呼朋唤友,早早的端着小板凳守在幕布前,等待着电影的开场了。

很有后世六七十年代乡下放电影的风采。

……

这部电影是国内第一部讲述金陵大屠杀的电影,以写实的手法全面的讲述了鬼子在金陵城里犯下的滔天罪行,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仇。

在王凌看来,他一个完全没有过战争经历、连肚子都没有饿过的后世的清澈大学生,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都恨不得提刀冲进留学生宿舍,宰两个鬼子留学生助助兴,更有不少人看完之后引发了身体不适,剧烈的呕吐起来。

后世人都这样了,就更别提现在跟鬼子殊死博斗过、甚至亲人惨死于鬼子之手的官兵们了。

这部电影在他们的亲身遭遇面前,根本就不像是电影,反而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可即便如此,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去过金陵,自然也没有经历过金陵大屠杀,他们只是听说过鬼子在金陵犯下了滔天罪行,可并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罪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