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队私底下找外国人卖武器已经是一种常态了,总不能那些跟大队长不是一条心的地方杂牌你们不去弄,先弄我这个嫡系吧?
这个道理是王凌突然想通的一件事情:第三战区可是果军诸多战区当中唯一一个完全处于敌后作战的战区,其地位不言而喻,这次自38年之后,三战区和二战区是唯二两个没换过司令长官的战区就能看出来。
二战区没换人,是因为那是阎老西的老巢,但是也被分割出去了一个十二战区。
但三战区可是从头到尾都没变过的,顾上将的司令长官的位置一直安安稳稳的做到了战后,并且在战后还荣升了国防部长,把何眼镜的位子给顶了。
为啥,不就是因为第三战区独特的位置和顾上将是大队长的心腹嘛。
自己可是顾上将唯一的外甥,给你个解释就已经很给面子了,动我?那就是打顾上将的脸!
想通了这一点,王凌也就无所畏惧、放飞自我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独立团这支强大的部队给他带来的底气——有独立团在手,就算果军要来围剿他,低于师一级的单位,王凌根本就没在怕的。
杜军长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王凌的这个说法(不接受也没办法啊),想了想,说道:“既然你的团实力强大,都快赶上一个小师了,甚至重火力还有所超出,那我就不能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团来看待,得给你一些艰巨的任务了。”
“是!请军座下命令!”王凌态度端正:“职部来MD就是来打仗的,怕死我就不来了!”
这个态度让杜军长很满意,杜军长也见过不少高官子弟,但不管他们掩饰的多好,杜军长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纨绔子弟的影子,像孔家的那几个,更是赤裸裸的对自己这个中将军长表示出了不屑。
跟他们相比,只是私自购买军火、扩大部队的王凌就跟个乖宝宝一样,尤其是还敢亲自带队上战场,这就更让人欣赏了。
有点手段算什么,上将家的孩子,没点手段都不现实。
沉吟了一会儿,杜军长道:“我二百师将会作为我军先遣部队南下,接替英军布防,本来我还想二百师形单影只的也没个帮衬,但既然现在你来了,那不如就由你来给二百师殿后。”
“你部先休整两日,等作战会议结束之后,跟在二百师之后南下,协防二百师!”
“是!”
……
虽然按照杜军长的命令,独立团协防二百师,但是王凌一直都没有见到那位让人尊重的戴师长,就连二百师的那几位团长都没有见到。
不过也没关系,过几天就要一起打仗了,总归是能见到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王凌按部就班的安排部队休整、训练、整理物资,随时准备以最好的状态开赴同古。
是的,同古。
历史并没有因为他这一只小小的蝴蝶而发生改变,鬼子对仰光的攻势愈发迅猛,英缅军已经在计划放弃仰光,尚未做完战斗计划的“仰光保卫战”胎死腹中。
王凌知道,远征军和鬼子的第一次战斗还是会在同古打响。
3月1日,大队长亲自飞赴缅甸腊戍,亲自布置第五军入缅后的作战部署和要领,接机的时候王凌也去了,但是排在最后,远远的只看见了一个大光头。
3月3日,大队长与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会面,第二天,大队长告知杜军座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
杜随即提出疑问:“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与您的决策相悖,该如何处理?”,蒋回答:“可以打电报向我请示。”
然而,在回到山城之后,蒋介石又以手书强调了杜对史迪威指挥的绝对服从的重要性。
几个完全相悖的命令让杜一时之间无所适从,也为后来远征军的指挥混乱埋下了伏笔。
3月6日,大队在山城与史迪威再次会面,并正式将MD战场的指挥权交给了史迪威。
同日,鬼子55师团在勃固附近粉碎第7装甲旅的反击,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见败局已无法挽救,下令进行破坏后,撤出仰光,英印军3000余人撤往同古。
还是在同日,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召开三国军事会议,对东华、不列颠在缅甸部队,作如下部署:
一、以仰光至曼德勒(又称瓦城)铁路为界,由铁路以东至T国边境,为远征军防御地区,铁路以西,为不列颠军防地。
二、中英两国军队,分三路布防迎敌,计划在彬文那(又名平满纳)至曼德勒地区,与日军会战,围歼敌人,也就是“平满纳会战”。
按照这个计划,不列颠军为西路军(有2个军,辖:第1、17、36师、第63旅、第7装甲旅等部队4万余人)位于卑谬以北,伊洛瓦底江地区,防止敌人北进;
远征军第5军为中路军,其先头部队第200师此时已经到达同古,正在构筑防御工事,接替英军第1师防务,防守同古,该军担任同古以北铁路线两侧和正面防御,军部设于漂贝,新22师、第96师集结于曼德勒东北地区;
远征军第6军为东路军,军部设于雷列姆,暂编第55师,位于垒固地区,第49师,位于孟畔地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