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历史一下子套到现实,仿佛把太子胤初的压力,直接拍在了同学们的脸上,莫名起到了一种惊悚感。“啊?!不是吧!”
朱小章第一个反应,声音都变调了:“老林你别吓我!难道我爹妈的钱包和那套老破小……还隐藏着我不知道的继承人?我不是独苗继承人?”
这家伙,吓得都不叫林啸老师了。
“呵呵,幸好我爸妈就我一个。”
见林啸搞这种课堂效果,刘耀阳笑了笑,倒是有恃无恐。
“老师,这跟我们女孩子有什么关系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吗?我爹妈对弟弟就明显更好!”王雪和一干女生,倒是没感觉到压力。
魏本霞也皱眉附和:“对啊对啊,财产不都是传给儿子嘛?我们……也算隐太子?”
一时间,教室仿佛变成了大型财产继承焦虑座谈会,胤初的压力太过真实,让少年的他们也出现一抹继承的烦恼。
“同学们,隐太子,无处不在……”
看得同学们都被吓到了,林啸满意的点了点头,语气放缓:“谁说隐太子只存在于皇家争天下?”林啸用学生最能理解的方式举出切实案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快要不行了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儿女们都在身边伺候。他手里捏着一张存着养老钱的银行卡,密码直到他咽气前那一刻才说出来。请问,在他咽气之前的漫长等待中,对于心急如焚又必须好好表现的儿女们来说,这银行卡的密码,是不是就是一个隐形储君的位置?”
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即嗡嗡声四起,不少人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对啊!”有同学低声惊呼:“这不就是谁孝顺谁可能拿到的意思嘛?”
林啸点点头继续说:“再举个例子:一个孤独无依的老人,儿子女儿工作忙在外地,很久不回来看他,更谈不上照顾。平日里只有隔壁一个心地善良的老邻居,时不时给他送饭、打扫卫生、陪他说话。”“最后老人立下遗嘱,遗产不留给不闻不问的亲生子女,反而给了这个照顾他的邻居。从遗产归属这个最终目的来看,在这位老人漫长的晚年里,那个一直默默尽孝的邻居,是不是在老人心里,在遗产继承的层面上,早就成了一个隐太子,而那个不孝的亲儿子反而在争夺战中提前出局了?”
“卧槽……好有道理!”
这下连朱小章也服气了,这例子活灵活现,直击人心。学生们也纷纷露出思考,想着看过的电视剧和新闻案例,的确发现这种例子少量多数。
“所以·……”
林啸总结道:“现在我们这种不确定性,竞争上岗,用表现换取未来资源的模式,本质上就是隐太子制度精髓在千家万户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它的好处在哪里?”
教历史,不仅仅限于教历史,林啸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们的三观。
“一方面,它在老人行将就木前,提供了一种保障机制:大家为了密码或遗产,是不是会更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提高老人生存质量,维护其尊严?”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一些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的预判和预防机制,给老人留下最后的选择权和保障权“当然!”
林啸话锋一转,看到一些学生面露不屑,似乎感觉这话题太早,再次拉回主题:“在你们很多人家这种独生子女或者既定继承人很清晰的情况下,就不太适用隐太子。就是传统的明太子制度,没人争抢,但也要预防你们未来长大了,忙工作……疏忽家人感受……明太子变成隐太子,就是你们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了。”
“所以,不管是传统的明太子制度,还是这种带有竞争选拔性质的隐太子制度,在现在的社会里都还并存着,因为它们各自都有鲜明的优势和劣势!”
这番话瞬间将同学们的注意力,以及天幕前所有帝王将相的注意力,再次关注他。
果然,林啸轻点鼠标,PPT上出现了明太子VS隐太子的内容。
他喝了一口水,润润嗓子:“接下来,老师将向大家展现这两个制度的优劣……”
上课上完整,林啸再次聚焦最后一个话题,稍稍点击,展现了第一个对比。
PPT显示,幼年期:明太子的无上荣光vS隐太子的潜在陷阱
林啸竖起第一根手指:“我们先说最开始的幼年期。”
“明太子制度的优势:光芒万丈的溺爱期!”
“明太子在这个阶段,享受到的是帝王国度最炽热的宠爱和最无保留的资源倾斜!汉武帝刘据,康熙胤初,我就不说了。总之,明太子在被册立那一刻起,他就是国本,无数光环加身,享受的教育、待遇、地位都是其他皇子望尘莫及的。”
“这对太子的身心成长、自信心培养、以及稳定群臣之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但是,我们看看明太子制度的劣势:开弓没有回头箭!”
林啸声音提高:“这种确定性也是把双刃剑。一旦确定,更换成本极高,往往阻力重重。废太子有多难,老师也不说了,更关键的是一万一立了混账呢?”
“万一是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呢?想想齐后主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