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云中子的思考
“中学文凭?”玉鼎真人脸色一沉,语气带着不屑,“这些都是造化天尊编造的噱头!凡人生性愚昧,哪有能力自我管理?定是他用邪术操控民众,才让他们看似‘有序’,实则早已失去自主意志!”
黄龙真人也附和道:“不错!凡人只需安心耕作、供奉神佛便好,小国寡民、男耕女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才是理想中的人间道国,学那些‘文本律法’有何用?不过是浪费时间,还会让他们心生傲慢,质疑仙佛权威——这正是造化天尊的险恶用心!”
云中子急忙辩解:“绝非操控!我曾暗中观察多日,百姓言谈举止皆发自本心,孩童在学堂中欢笑学习,工匠在作坊中钻研技艺,老者在街头下棋闲谈,人人脸上都有生机,绝非被操控的傀儡!”
说到此,云中子顿了顿,才继续道:“比起这些百姓,大周王朝一生都被困在土地之上的庶民,才一脸麻木,活得毫无生气。”
“够了!”
广成子厉声打断,语气带着怒意:“云中子!你怎还执迷不悟?他让凡人依赖‘规律’而非神佛,看似有益,实则是断了众生的‘仙缘’!若凡人都满足于温饱,都能自我管理,不再求仙问道、不再供奉神佛,日后三界哪还有新的修士飞升?我等仙佛的功德香火,又从何而来?这是断修行道统,比作恶更甚!”
云中子被斥得脸色发白,张了张嘴想再辩解,却见元始天尊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最终只能无奈地低下头,退回到角落。
他心中清楚,无论自己如何诉说凡间众生的真相,这些仙佛都不会相信,或是不愿相信,他们在意的从不是凡人是否过得好,而是凡人是否还依赖神佛、是否还敬畏仙门。
方才广成子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若凡人都满足于温饱,都能自我管理,不再求仙问道、不再供奉神佛,日后三界哪还有新的修士?我等仙佛的功德香火,又从何而来?”
这句话象一根刺,狠狠扎进了云中子心里。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信奉多年的阐教教义,似乎渐渐与“为众生谋福祉”的初心背道而驰。
“凡人生性愚昧,哪有能力自我管理?”玉鼎真人的不屑之语又浮上心头。
云中子忍不住在心中反驳:新滨海城百姓能制定律法、推举管理者,能看懂条文、分辨是非,哪里“愚昧”?
城中的一方新神明,诸如他见过的少年城隍、少女土地,与其说是在高高在上的指教众生,不如说是在为众生服务。
反倒是阐教众仙,明明见了凡俗众生靠自己创造的清明盛世,却因这盛世动摇了神权,轻慢了神佛,又或者不是他们开创的盛世,便斥之为“邪术操控”,是“天魔降世”创建的魔城,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大的“愚昧”,对“众生潜力”的愚昧,对“道之真缔”的愚昧?
他忽然想起师尊曾教导的“道法自然”,万物与众生不就是自然吗?
可如今阐教的“道”,却似乎只存在于仙佛的殿堂里,只存在于对凡人的掌控中,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阐教都必须拥有最终解释权。
若“道统”的延续,需要依赖凡人的迷信与供奉,需要压制凡人对知识的追求、对自主的渴望,那这样的“道统”,真的值得守护吗?
云中子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多年来坚定的信念开始动摇。
他抬头望向殿内众仙——广成子满脸怒容,黄龙真人义愤填膺,元始天尊威严依旧,西方教使者面带“慈悲”,所有人都坚信自己在“维护天道”,却无人察觉这份“维护”背后的傲慢与自私。
西方教跳出来口口声声指控闻瑞是天魔降世,云中子只觉得即视感满满,就好象当年给截教门人扣上“披毛戴角、卵化湿生”“畜生之辈”“六根不全”大帽子一样。
也不提为何“披毛戴角、卵化湿生”之辈就“六根不全”,就无法成就正果,反正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地予以无差别敌视、蔑视。
如来说闻瑞是天魔降世,又能拿得出什么证据来?
心有所感,出口成宪,仅此而已,完全是自由心证。
但如来也曾大言不惭地说过,天上地下唯他独尊呢,事实却是三界尊神若是排个座次,他进前十都够呛。
那可不是一句当时刚出生年少无知就能掩盖过去的,毕竟在西方教吹嘘之中,如来乃是天选之子,生下来就带着巨大的福泽和使命。
他想开口,想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若‘道’是为了让众生更好,那闻瑞所宣扬截教的‘截天之道’,为何就成了邪说?若‘济世’是阐教的初心,那为何见了凡人自救,众神佛不是欣慰,而是恐慌?”
可话到嘴边,又被他强行咽了回去。
他深知阐教的规矩森严,自己不过是个散修出身的金仙,在这般众口一词的“正义”面前,任何质疑都只会被斥为“被蛊惑”“叛离道统”。
就好象七百年前,他先所有阐教同门一步,妄图孤身一人解决妖狐祸乱人间正统王朝的问题,结果失败之后回到昆仑,反被一众同门用古怪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