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先把小的价钱定下来,上次给的是三百三十块,这个少了半个月,那就给三百块较为合适,给多一点也没事,这份钱容易赚回来。
母鹿等一年半就可以生产了,或者更早一点,不像公鹿要等那么久,繁殖速度很快很快。
至于两头大的梅花鹿,就给八百一十块合适。
这两头似乎更强壮一点,后面听他说有野生的基因,他感觉蛮好的,没多问。
如果以上回的价格算,四个月大的鹿按理说是六百六十块;而上次是人情价,这次再买就不应该按这个钱给了,给八百块最合适。
三只合在一起便是一千一百一十块钱,今天苏岩带了两千二百块,足够。
张老板挺意外他给的钱,后面听他说割了两次鹿茸尝到了甜头。
张老板背手道:“养梅花鹿很有搞头吧?主要是抢的人(竞争)太少了,像你们一个县,就你一个人养鹿,其他一个都没有,野生的全部在山里,一年下来不一定见到一次,太少了。”
按他的推测,苏岩抓的那两头是一个小鹿群迁移下来,成年鹿被野兽或者猎人干扰,所以跑散了,它们遗留在野岭。
至于光头岭,原本就是划分到湖南这一面,有梅花鹿算是正常的。
张老板点完钱后,给梅花鹿拴上细绳子。
四个月大的梅花鹿很有活力,像它们这样,明天走一天,将梅花鹿牵在比较平的路上,让它们走一走、跑一跑,没大事。
较陡的地方直接抱在马背上或者让人慢慢拉着,养殖的梅花鹿很听人话,特别是这种才几个月大的,人一走,它们也跟着,极其的乖。
苏岩刚交完钱,那头最小的梅花鹿凑了过来,它想去嗅一下钱的味道。
这个味道在梅花鹿场里面颇为少见,它能分得清楚,一直拱着头在嗅味道。
苏岩一面笑,一面按住它的小鹿头,笑道:“放心吧,这是买你的钱,回去你也有小山住了,不过没有这边那么大,凑合凑合。”
他总感觉养梅花鹿跟养马一样很开心,不只是家里的两位女儿和小妹妹喜欢,家里的其他人也喜欢。哪怕他自己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见到前院小鹿场里的梅花鹿一直拱着头,还会叫上几声,也觉得开心。如今在这边山头养殖的梅花鹿,不知道回到新鹿场会有多亲近人?两位女儿肯定很喜欢,小妹妹也是,老婆也是。
苏岩也去看了下投喂的东西,都大差不差,精饲料占比较大,马草(精草料)是按时喂养。哪怕原先的山上有很多植物,经过梅花鹿啃食后,肯定是不够吃,自由生长的食物只能让它们多活动活动。
后面他也发现张老板还养着野鸡,都是剪了翅膀的野鸡,这些野鸡是在山里打到的。
野鸡通常来说容易应激死亡,如果一下子全部圈养,基本会死掉。
如果把母野鸡保留下来带一带它们,那死亡率会降得非常低,一般而言不超过百分之二十;没有母鸡或大密度养殖,死亡率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
如此的混搭养殖方式确实可取,人家养那么久了,很可取,可以学一手。
他在山上绕了一圈,他家的围栏方式跟自己家的差不多,自己也是学他的,用一般的铁防护网,再加上竹竿、木头等等加固就好。
如果是重点区域便加高加厚,底部再多放一些石头压好,鹿基本上不会有逃跑的风险。
买好鹿后,苏岩牵着两头鹿回来,爷爷则牵着最小的那个鹿。
越小的梅花鹿越亲人,它一直蹭着爷爷的腿在走,小家伙特别喜欢甩耳朵,很是好玩。
由于上次试过让梅花鹿过夜,不成问题,苏岩今日就牵着回来,它们在张一叔公家睡了一晚,小梅花鹿放到马厩里面,他家的马厩挺大,够放。
次日,吃完早饭后,苏岩在和小梅花鹿玩着,爷爷还在跟叔公聊着天,等到九点多出发。
苏岩像对待岭上的大梅花鹿一样,将它们的两个前肢与躯干轻绑在一起,轻轻用手牵着就好。前段路不需要骑马跑,慢慢让它们习惯跟人、跟马一起走,后面速度加快起来,它们也能小跑一阵。至于小梅花鹿抱起来就好,它很喜欢待在爷爷身边,小耳朵不停在甩着。
海东青的体型比它大太多了,以小梅花鹿的视角来看颇为新奇,自己高了一米四五,再加上一路上都是没见过的风景,它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苏岩用长马绳轻轻牵着它们,一公一母的梅花鹿大一点,能跟得上马的节奏,慢一点回去也没事,顺便把来的路上发现的野天麻给挖回来,今后几天煲点东西吃。
爷爷在路上问道:“阿岩,这两天你爸把鹿场弄好了吧?等下我们就不用停家里了,直接骑马到尾巴山吧,以后好管。”
伏虎山一共有三个山峰,一个低矮的椭圆形状,有点像虎头,也称虎头山;中间的山称为虎背山;最尾巴的自然叫尾巴山。
苏岩回道:“嗯嗯嗯,那行,阿公,我们就骑过去吧,不知道阿爸他们把鹿舍弄好了没有?把鹿赶过去没有?”
爷爷想了想,思忖道:“没有那么快吧?可能鹿舍弄好了,还没有把它们迁过去,正好我们回去的时候就把它们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