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交不起修宫钱也要当太守
尽管护羌校尉不是地方长官,因此不受三互法的限制,但如果刘宏放着不管,大概吕布就会因为自己的军力和名望,成为实质上的凉州刺史。
产生这个想法后,刘宏也没立刻执行,而是又找到执金吾袁逢。
“袁逢啊,你和你最近因病辞官的兄弟袁隗,当初替吕布说过好话,那朕便问问你,如今有很多凉州官员建议让吕布升官去别处任职,你怎么看?”
“臣并无异议,吕布固然是有能之人,但作为段颍女婿,加上他之前在西域的声名,在关西影响太大。不如将他调到关东,比如幽州地方,那里也是边塞,能让他发挥能力,但他在幽州没有实力根基,不会威胁到朝廷安全。”
“嗯……朕也有此意,既然袁爱卿也这么说,那朕就能放心去做了。”
刘宏笑了笑,便让尚书草拟圣旨。实际上,不管袁逢如何回应,他都会调走吕布,只是他想确定一下吕布和袁家的绑定到底深不深。而如今看来,袁家跟吕布也并不是一条心,让他放心了不少。。显然,在这件事上,袁家也并没有继续维护吕布。这事当然也和袁术有关,对袁术来说,他虽然之前保护过吕布,但说到底也只是把吕布当作自己的部下。
然而,吕布在凉州的表现,能力,以及声望,已经让他感觉有点驾驭不了了。正如历史上袁术对孙坚一样,袁术当然爱才,但那永远只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爱,一旦下位者因为才能过大,让袁术感觉到自己上位者的地位出现了威胁,那他就会因为强烈的嫉妒心,反手进行打压。
不久后一
“迁吕布为代郡太守。”
听到朝廷要调走自己,吕布心中当然是不愿意的。太守虽然比护羌校尉高了一级,但吕布在凉州建立起来的威望与实权能为他获得的收益,远高于一个太守。这些他精心操练的凉州兵与湟中义从,也远比幽州的那些郡兵更能打。
自己这一走,磨炼的这些精锐都白白便宜了自己的继任者。
吕布当然已经有了野心,也想要凉州的兵权,但他也很清楚,大汉至今为止,虽然在衰落,但还没发生实质性的崩盘。以他现在的这点兵权,还远不足以与整个大汉帝国对抗,在这个时间点试图违背皇命,拥兵自重无异于找死。
话虽如此,但吕布也有自己的算盘。
“请回复陛下,臣吕布,之前为赔偿羌人被横征暴敛的损失,付出了大量家产,后来又为百姓安置土地,设置粮仓,花去不少俸禄。如今,实在付不起修宫钱,实在不敢受命。”
“……”
然后,吕布就没有接受诏命,就让宦官回去了。
正如吕布所说的那样,他作为护羌校尉养这一家子人,加上对百姓的安置金,以及适当给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一些好处,这些年其财产不增反减,已经穷到只剩一百多万的家产了。作为一个比二千石的高级官员来说,这家产实在算不上多。
之前是刘宏自己定的修宫钱,即:地方官员任职时,要交修宫钱,如果你不交钱,就不提拔你,另找别人。虽然一些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关系或人望从刘宏那里讲价,但就刘宏那个性格,一道任命书不让你掏点钱,那就不是他了。
所以,当吕布明确表示自己交不起钱的时候,宦官也只能回去报告皇帝,毕竞这次算是提拔,按照过去的规矩,如果吕布不交钱,那惩罚就是不提拔了。
就这样,实际上吕布从光和四年(181年)后半年开始,就接到了调任的命令,但吕布就是以出不起修宫钱为由,拒不任命,就是拖。
刘宏接到吕布的回复,也很不悦。其实,刘宏心里难道不知道,他的卖官行为会让官员贪腐吗?想必是知道的,但时至今日,他对钱的渴望已经超过了他整顿吏治的想法。这个二十出头的皇帝,已经在后宫的淫乱中愈发堕落了。他觉得吕布也应该搞点腐败,怎么说也得把应该付的修宫钱付给自己。
但他不敢这么说,这事传出去,官员们都要为吕布求情,毕竞卖官这事,几乎所有官员都清一色的反对。你调走吕布,大家没意见,但大家都觉得如果能借这件事逼刘宏免掉修宫钱,那是再好不过。于是,压力就给到了刘宏这边。
他又几次派宦官去找吕布,说给吕布友情价,一千万,五百万,三百万,甚至你可以分期付款嘛……吕布却都没有接受,分期?分期我也还不起啊。这个时代信贷还不发达,动辄让你翻倍还。实际上,吕布之前有钱,也是靠立了军功拿到的奖赏。你要说官员就靠自己的俸禄,其实很难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家产。
具体来说,东汉的俸禄是一半钱和一半粮食,护羌校尉的比两千石,大概能拿到五千钱,以及三十四石谷物,换成钱大概能到八千到九千,而升到太守的真两千石,这个价格能提到一万二三。
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绰绰有余,汉朝的俸禄也着实不算低,但相比于刘宏动辄百万的修宫钱比,只能说九牛一毛。家里如果不是良田百亩,家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豪强,那就只能靠从百姓手里贪出来。问题的核心在于,吕布觉得自己在凉州干得挺好的,根本不急着被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