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仗还没赢,先考虑收降
“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世间彻底消除苦难。”
“我会用我的力量,为这个国家建立正确的秩序,让强者不能欺压弱者;让暴力受到律法的严格管控,依靠国家从富人那里征得更多税收,为穷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这并不能消除世间所有苦难,但至少能让生长在这个国家的人活得更有尊严些。”
当真正见过了父亲张角的道路之后,张宁也逐渐开始认同吕布的话了。
在这段时间,她也向身边的人询问过吕布的出身。她已经知道,吕布的出身,并没有比黄巾贼强多少。但那个人凭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命运,而且,至少一那个人并没有在改变命运后,就像之前那些黄巾贼一般抛下自己的良知。
随后又过了两天,张宝看来已经意识到了,只要没能控制巨马水河道,他就没有胜算。因此,他开始让人砍伐树木,制作舟船。
又过了三天以后,张宝的黄巾军开始乘着舟船来到河上,试图拆毁北门到巨马水上的浮桥。然而,在这场仗开打前,吕布这边也征调了大量舟船。这些小舟小船,相比于历史上长江上的水战确实是无法相比,一艘船上通常也就两三人。
双方在船上相互射箭,但汉军的弩箭明显比黄巾军的木弓好用得多,而关东人久不知兵,真正会射箭的人都很少,能射的过吕布这些部将的,则近乎找不到。而即便不考虑这一点,吕布也坚持了一个原则,不靠近城墙的地方,就只守在案上,不跟黄巾军正面冲突。
而一旦黄巾军靠近遒城,就意味着北岸的守军和南岸的吕布军可以对河中形成夹击。
拒马河的河宽约二百步,这意味着如果能从河的两岸射箭,将能够覆盖整个河面,在这种情况下,黄巾军即便冒着箭雨暂时拆毁了浮桥,也注定不能长期控制河道,只要他们后退,那么汉军转眼间又能做一条新的浮桥。
更令张宝绝望的是,吕布手持七星弓,对着河上一箭就能射杀一个黄巾将官。
一个一箭一百五十步不失准头的男人站在对岸,就意味着这边刚冒头四分之一,就可以被吕布干掉。在河岸边,吕布带头,几个侯成,宋宪、马腾等人紧随其后,每每一箭射中黄巾贼,汉军就传来一阵欢呼。
这么做实在搞人心态,结果,数日的舟船交战,黄巾军也没占到半点便宜。
转眼间,双方在这里打了有半个月,从最初开始起兵算起,已经是过了大半月了。这段时间里,也足够让朝廷做出反应。
此时,朝中已然发生巨变,首先就是中常侍吕强以及尚未上任的北地太守皇甫嵩上书要求解除党禁,这次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这也标志着持续十余年的党锢之祸到此告一段落。
刘宏当然不是真心愿意解除党禁的,他始终都不信任那些关东士人与其背后的世家大族。但如果他不解除党禁,这些豪强说不定就跟叛军一起反抗朝廷,到时候刘宏这皇位就真的坐不稳了。
与此同时,刘宏以最近因何氏被立为皇后而崛起的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率领禁军把守雒阳各个关隘。雒阳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城池,整个伊洛河谷都是雒阳的一部分,而雒阳的门户在于其周围的八个关隘,总之,第一步是守好国都不丢。
随后,刘宏让官员们推举能够代表大汉镇压叛乱的将领,而在官员的举荐下,最终选定了三人: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檇为右中郎将。其中皇甫嵩和朱偶率兵四万,面向的事豫州与兖州的黄巾,而卢植则以北军五校中的两万人渡过黄河,与张角作战。
但与历史不同的是,随着吕布的战报送到雒阳,刘宏也注意到,叛军竞然分了数万人去打吕布,足见张角对吕布的忌惮。
而就在这时,中常侍吕强也提出了建议:“陛下,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吕布则素来以骁勇善战著称。如今他身在涿郡,若能让他统领并州的人马,也足以从背后对叛军进行打击,加快平叛的速度啊。”“嗯,你说的有道理。”
吕强着实是宦官中的一股清流,当初为段颍平反的是他,如今宣布解除党禁的也是他,向刘宏推荐吕布的还是他。他为人公正廉明,为刘宏提出了很多正确的建议。
只是这种想法,也让他成为了宦官中的叛徒,赵忠等人已经对他十分不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就因其他宦官的构陷,在黄巾平定的过程中受辱而死,但这也是后话了。
至少这次,刘宏也是听了他的建议。
实际上,如果真的论军功,卢植、皇甫嵩和朱偶三人,其实比不上董卓和吕布。董卓曾经在关中大败羌人,在并州攻破鲜卑;而吕布也有着杀檀石槐,平西域的功绩。
相对的,皇甫嵩虽然在历史上是平定黄巾的名将,但在此之前并没有立下特殊的战功,只是一方面他确实在谈吐间不同于常人,另一方面他作为皇甫规的儿子,自带名气,所以被人看中。只能说皇甫规一生都想融入清流派士大夫,而作为凉州豪族的他在充分表露了诚意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关东士人的接纳。而卢植、朱檇之前的平叛工作多在南方,虽然也立下过战功,但规模普遍比北方要小,在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