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凉州告急(1 / 3)

第一百三十一章凉州告急

好在这上朝是五天一次,若是一天一次,怕是没几个人忍得了这种苦。反倒是地方太守,自己开府,自己征辟官吏,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你征辟的官吏都是按你自己的时间上班,感觉像土皇帝一样,那是真的快活。

不过就在三月的一天,朝堂上也讨论了一件大事一一凉州羌乱。

早在中平元年(184年)年底,凉州就再次出现了动乱。叛乱并没有发生在安置黄巾军的河西四郡,而还是从陇西一带引发的羌乱。

虽然历史上叛乱的韩约已经被吕布斩杀,北宫伯玉、李文侯都被吕布收为了部将,但在吕布走后,凉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当吕布离开后,新任护羌校尉梁析恢复了过去的方式,联合地方官员压迫羌人。太守们继续盘剥羌人,而对本地的汉人百姓的盘剥也没有停。在梁析的配合下,曾经逃到护羌校尉吕布治下的百姓被驱赶回城内,并被征以重税。

实际上,在段颍之后,羌人的有生力量极大降低,只靠羌人是无法造成多大叛乱的。

但因为卖官鬻爵的成本不断地转嫁到当地底层汉人百姓与羌人身上,这些活不下去的汉人百姓与羌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流寇。而凉州的流寇又不同于普通盗贼,他们很多曾经参加过段颍的军队,素质极高,其头目也通晓战阵,一旦集结起来,就可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而随着黄巾之乱,东汉官府的权威受损,北地郡与金城郡的羌人趁机发动叛乱,他们联合了周边周边的汉人盗贼,推举羌人王国、宋建为头领。王国等人假意接受金城太守的诏安,却挟持太守派来诏安的凉州名士边允,要求他一起反叛朝廷。

羌人之所以会让汉人当头领,是因为羌人和匈奴,以及檀石槐时期的鲜卑不同,羌人从来就不是统一的,也没有统一的传统。他们彼此不服,单个部落也没有实力和汉人谈判,所以,他们需要一个有威望的汉人代表多个部落的利益,去对抗朝廷,迫使朝廷让渡利益。

尽管边允一开始也并不情愿,但性命攸关,他最后还是同意了羌人的要求。

随后,边允就指挥凉州叛军攻入允吾城,金城郡迅速沦陷,金城太守被杀,叛军随后便开始向陇西的汉阳郡,即三国时期的天水郡发展。

边允随后改名边章,并说服羌人各部以清缴宦官的旗号,向东攻城略地。若是到此为止,这本身也只是一场局部的叛乱,如果能挑选一个合适的人,招抚与清缴并用,那么叛乱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扑灭。然而去年刘宏在宦官的建议下,派左昌去平叛,可左昌本身也不是什么好官,甚至在这个时间点,还继续盘剥百姓,贪污军费,造成更多的人因此加入了叛军一方。最初的小叛乱,也迅速在中平元年末席卷了整个陇西,规模达到数万之众。

如今,汉阳治所冀县尚未沦陷,但叛军本就是流窜作案,他们可不会一座座城池的包围,如今已经有部队绕过陈仓,抢进三辅。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即便东汉把国都迁到了雒阳,但关中仍然是西汉皇帝祖坟所在,不能有失。

关于此事,最近靠买官上位的司徒崔烈建议刘宏放弃凉州,出身于北地郡的议郎傅燮则坚决反对,说把司徒斩了,则天下可以安定。

然后,双方便围绕着是否放弃凉州,展开了一番争论,而傅燮也以慷慨激昂的陈词,从当年高祖开辟陇西开始,说到汉武帝夺得河西四郡,最终论证凉州不能丢。

吕布因为刚进入中央不久,本来他和大多数官员一样,一言不发的围观了这场辩论。

“既然决定要凉州,那就必须要派人讨平叛乱了。”

但当刘宏说到这里,吕布也坐不住了,他起身道:

“陛下,凉州河西四郡去年才接纳了青州的人口,虽说当初迁移这些人口时,其反叛头目均已被诛杀,但若如果陇西叛乱久久不能平定,也不能保证河西不会生乱。

臣当年担任护羌校尉时,认识那里的羌人,在羌人中有些威望。羌人中不少部落头领,亦或凉州汉人中的能征善战之士,还在臣军中为将。

臣愿率领部队西进,招抚归降者,剿灭叛乱者,废除原来的弊政,迅速平定叛乱,早日安定凉州的民心。”

吕布此话一出,朝廷中不乏赞同之声。

那些叛军中有不少段颍旧部,而吕布的妻子段绫就是段颍的女儿,可以让叛军归心。加上吕布之前在凉州,靠着单骑诛杀韩约,弹劾周洪、陈懿等无能官员,又设立学堂,教化羌人,在凉州羌胡中很有威望。吕布今日之所以会有马腾、程银、梁兴等凉州汉将,以及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羌将,都是因为当时吕布的声望太大,以吸引这些人主动前来投奔。

“吕爱卿愿为朕分忧,好是好………

其他人有没有别的看法?”

吕布愣了一下,似乎也想明白了什么。

吕布本以为如果要平定凉州叛乱,没有人比自己更合适了,但刘宏却好像并不想用自己。

但仔细想想,吕布离开后两三年的时间里,当地局势迅速因为朝廷派来的关东豪强中的贪官污吏迅速恶化,而如果吕布回来,又能迅速平定,这不仅会显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