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挡我者死(1 / 3)

第一百三十四章挡我者死

于是,刘宏说道:

“凉州本就局势混乱,如今本地官员和豪强竞然依旧兼并土地,压迫受苦百姓,朕十分生气。此次,朕必定要让吕爱卿严查到底,绝不姑息,给朕一一好好的查!”

刘宏这句话,随后就写成了圣旨,发到了武威。

而吕布看到刘宏这句话以后,也十分的满意。

“曹进,你应该庆幸,你站到了正确的一边……

有了这封陛下的圣旨,后面的世家再想投降,恐怕都没这个机会了!”

看着吕布仿佛捡到宝了一般的笑容,曹进也冷汗直流。

豪强总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行动,其他郡的豪强看到武威都动手了,自然会觉得自己如果不从这些青州移民身上拿些什么就亏大了。

而一旦他们拿了,就必定有黑料可以扒,扒出来之后,按照皇帝圣旨,就要严惩。这是奉命行事,也不必怪自己不讲情面。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随着圣旨的到来,吕布也知道圣旨的原文是刘宏在朝堂上说的。这其实给吕布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在吕布到来之前,这消息恐怕已经传出去了。

虽说从武威向西边的张掖、酒泉、敦煌传递,肯定也是需要跑马的,但当自己之后带兵抵达的时候,当地的豪族多半也知道了这件事。

根据曹进的证言,整个河西地区犯这件事的应该是普遍现象,大概九成的大小豪强都参与其中。毕竞干这件事只要不被查,就是百利而无一害,而这些地方土豪平时抗税就没少违法,官府都无法管理,现在无非是利用救济粮多收一些农奴的问题

虽然大多数能青史留名的世家士大夫之后,大都还是以美名留在史书上,但反过来说,更多没被史官记录下来的平凡官吏,都是舍大家保小家的自私自利者。

他们虽然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整体上作为地方豪强的巨大群体为维护自身特权与利益而做出的举动,却无疑将整个大汉帝国逐渐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可以说,九成以上的河西豪强都参与了这件事,如果吕布按照刘宏的圣旨严查,而不与他们做任何利益交换,那么,从一个理性人的角度来讲,没人会原地等死。

当然,吕布也有另一种选择:其实刘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当然也不是第一天下诏彻查某一事件中的腐败问题,就是像其他大多数关东出身的官员一样一一如查。

你总不能指望豪强自己把同一阶层查个底朝天,在他们看来,调查这事反而是一种人情,这次他们帮别人庇护了,下次自己成为被查的,别人也会庇护他。反正这些士大夫只要在官场上说一些光伟正的空话,把自己包装成正派,那么自己私下有多少田产,私藏了多少家奴,都不会被人诟病,而只能叫人之常情。吕布当然有能力为了避免执行的阻力过大,而选择对世家妥协,让他们适当交出一些利益,应付皇帝后就放过他们。

但吕布却不打算这么做。

正如他之前和吕月所讨论的那样,吕布如今,已经有了野心,眼看汉室衰弱,吕布也有在将来天下纷乱时,作为一方诸侯,进取天下的想法。

对吕布来说,只靠自己家乡的并州那几个边郡,并没有割据一方的资本。如果天下有大乱,凉州就是吕布最重要的基本盘。

谁能允许自己想要倚重的基本盘有着这么多本地土豪把着如此之多的既得利益呢?

对吕布来说,曹进这种人留着少数几个听话的,要清查土地,让他们老实交税,他们确实能服服帖帖的听话。但如果没有除掉足够多的豪强,将来自己真的陷入了什么危机,他们是真的敢联合起来反抗自己。所以,吕布打算贯彻刘宏的指令,难得遇上这次豪强普遍性违法,如果这次原谅了他们,下次再有这种好机会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而就凭吕布如今的军事实力,正面击败那些由家奴组成的私兵,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吕布也不觉得那些本地豪强可以被小瞧。

他们的鬼主意很多,说不定也有人可以通过贿赂宦官,游说皇帝,改变主意。无论是在账目等关键证据上动手脚,还是想用武力抵抗严阵以待,总之,当吕布确定与他们敌对之后,给他们准备的时间越久,他们就越能以万全的姿态应对吕布的打击。

河西四郡中,最东边的武威已经被吕布查过了,向西陆续是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吕布便立即亲自带着率领自己的并州兵前去调查。吕布的三位文臣,贾诩、贾丰、荀朗也带着他们挑选的文职小吏跟随吕布身边,以便大军进城后,就立刻进行查账,非得查出点什么出来不可。

而当吕布兵马移动到张掖治所滕得县,太守长史王标却紧闭城门,道:“城中没有做好迎接州牧的准备,请州牧在城外等候!”

然而吕布却驱马上前,道:“我也没要太守做任何接待,给我快快开门!”

“我们真的有事不便开门,请州牧在城外等候。”

“叫你们太守来见我!”

“太守一一不便出面。”

见眼前的景象,吕布身边的贾诩似乎明白了什么。

“主公,看来他们也是刚刚得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