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深入的谈话,传达了上面的精神和面临的实际情况。牛根生听完,面色平静。
他早已料到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对于苏联,他的感情是复杂的,感激其援助,也警惕其野心。
毕竞苏联前身沙俄,是唯一一个割占了咱们大片领土的国家。
“请领导放心,我明白其中的分寸。”牛根生沉稳地回答,“我们可以提供简化版的总装图和部分原理性说明,足以体现设计思路和价值,但最关键的参数、工艺配方和核心控制系统细节,不会出现在交流资料中。
如果他们想要更深入的“交流’,那就请用我们需要的东西来换。”
领导对他的觉悟和应对策略十分满意。
很快,一套经过精心“编辑”和“简化”的技术概要被整理出来,交由苏联方面。
即便如此,这份概要依旧让苏联专家们如获至宝,反复研究。
而后续的谈判桌上,双方的较量也正式开始。
中方代表根据一大帮专家提供的清单,跟报菜名一样的据理力争,要求交换国内急需的几种高性能合金钢配方、精密光栅尺制造技术、以及一批高精度轴承……
狮子大开口也就这样了。
难为那些外交战线上的人能面不改色的说出那些话语。
反正有着后世足够多名场面阅历的牛根生自己是做不到的。
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但牛根生那三套设计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成了中方最有力的筹码。
而且,牛根生一次次的展现出自己的神奇能力。
谁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高精尖的玩意出现?
所以,保持一个友好的合作状态十分重要。
成为了苏联方面讨价还价时候的一道拉扯绳索,让他们的人员不能全力发挥。
最终,经过数轮拉锯,苏联方面勉强同意提供部分合金钢样品和一批高精度轴承,但对于最核心的光栅尺制造技术,则坚决拒绝。
尽管未能完全达到目标,但能用一套“简化版”图纸换回这些实实在在的紧缺物资和技术样品,已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和技术交换。
消息传回,领导们长舒一口气,对牛根生更是高看一眼:不仅能搞出顶尖设计,还能成为谈判桌上的无形筹码,这份价值,无可估量。
而牛根生本人,对于这场因他而起的外交风波并未过多在意。
作为谈判吉祥物的他,将交换来的样品和资料妥善移交后,便再次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开始构思下一个项目。
他知道,真正的强大,在于自身不断的技术突破与积累。
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种装备、一种技术所能瞬间改变的。
依靠交换,终非长久之计。
只有当我们自己能造出一切所需之时,才能真正挺直腰杆,无惧任何风雨。
后世2025年的魔幻世界最说明这个问题!
而这一切,需要他,以及千千万万的同行者,去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