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拓走上前来,把手伸入武域中,细细感悟。
却不像宋承桑那样,能悟出东西来。
宋启山心中轻叹,对这个长孙,他一直觉得有所亏欠。
如今的测试,正是为了试出家里每个人的武道天资。
宋承拓的天资,明显不太行。
而武道十九境,不是凭天材地宝就能上去的,需要极强的悟性才可以。
否则的话,也不会历史中只有三个有记载的十九境强者了。
严格来说,到了十七境,就对悟性有很高要求了。
以宋承拓的天资,怕是最多达到十六境,便难以进步。
宋启山没有明言,毕竞家中这么多后辈都在,总归要给些面子。
让宋承拓先在一旁等着后,宋启山又喊来宋承业,宋承岳等人挨个测试。
只要悟性足够高,哪怕只有武道第十境的修为,对武域也会产生些许反应。
这部分人,都会暂缓修仙,先把武道修为提升上去。
等所有人测试完,有两成半过关,其他人几乎对武域毫无反应,只能感觉到无尽的压力。
包括谢玉婉,也没能过关。
这个结果虽然不尽如人意,却也足够惊人了。
两成半就是二十来个,有可能晋升武道十九境的苗子。
虽说最终能不能成,这场测试只能看出个大概,并不一定作准。
却也从侧面反映出,每个人出生时吃下的那颗嗣玉果,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只不过天资有高有低,提升的幅度也不可能完全相等。
这部分通过武域测试的,将得到宋家大量资源倾斜,尽快提升至武道巅峰。
而没能通过测试的,可以自行选择是否现在修仙,还是等武道修为再提升一些。
倒不是宋启山不想让他们武道修为都多提升一些,而是目前家族的资源,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同时晋升。
通过测试的那些,需要更多资源来培养,此消彼长下,其他人只能减少份额。
如此一来,有人欢喜有人愁。
都姓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差距,有点气人。
好在修仙的期望,让他们迅速调整了心态。
绝大多数人,都迫不及待选择现在就开始修仙。
有三成偏理智一点,想要再“挣扎”一下。
修仙的快乐,晚点体会也不迟,先把武道修为多提升一点,说不定好处更大。
宋启山并未强迫,任他们自行选择的同时,看向宋承拓:“你呢?”
宋承拓沉默片刻,而后问道:“爷爷,武道和修仙,哪个能活的更久一点?”
宋启山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道:“咱们家刚开始修仙,很多事情都是一知半解。从你二叔的情况来看,同样的修行时间,武道对寿命的提升比修仙更多一些。但仙法境界到了更高层次,就很难说了。”
从来没有武道长生的说法,只有仙人才能长生不死。
宋承拓想了下,道:“那我还是等十六境了再修仙吧。”
他没别的想法,什么天下无敌不无敌的,都不重要。
一心只想多活几天,这样就能多种几天地。
那四十亩灵田,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光是看着各种天材地宝在田里生长,就感觉很满足了。好在他今年才一百一十一岁,以目前的气血来看,还有最少几十年才需要担心老死的事情。宋启山嗯了声,没有强求,只在心里想着,资源虽要对武域测试过关的那些倾斜。
但这个长孙,也要多多照顾才行。
家里的事,不是所有都得完全按照最理智的来做。
偶尔对个别人有所偏袒,并不为过。
何况家里人的修为能提升这么快,不全靠宋承拓和宋崇实俩人照料四十亩灵田。
其他人,可都是躺在这爷孙俩的功劳簿上,才能得到这么多好处。
随后,宋启山开始凝聚仙法真意。
一粒金色的仙法真意,在指尖凝聚。
而第一个接受的,是第三代中的宋承初。
同样是第十七境修为,且是三代中年龄倒数第二小的,却意外的没能通过武域测试。
宋承初对此虽有失落,却很快便调整过来。
他是宋念守的二儿子,本被抱有极大期望。
宋启山面色肃穆,道:“可要想好了,现在接受仙法真意,武道修为便到此为止。”
宋承初笑道:“爹经常说,年少时一直得爷爷您教导,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再说了,武道修为再高,又哪里比得上仙人。家里这么多子侄,总得有个人给他们打样才是。”
第二代尚未测试过,但宋启山已经决定无论结果如何,堆也得给他们堆到最少十八境。
第三代里,除了宋承拓,便只有宋承初没过关。
而宋承拓决定晚几年,等晋升十六境再修仙。
所以唯一能充当长辈,带着后辈修仙的,只有宋承初了。
与其说他是对武道无法攀登巅峰失望,倒不如说是替三代人承担起了责任。
见他神情坚定,宋启山便不再多言。
指尖的仙法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