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会湮灭在无尽时空乱流之中。
好几次,他的神念都差点迷失在那混乱的信息流和虚无的坐标感应里,若非新融合的道种足够稳固,兼有一丝佛门气运护佑,恐怕又会引发不测。
时间一点点过去。李玉龙周身道韵流转,时而生机勃勃,演化万千星辰;时而死寂一片,万物归墟;时而又变得混沌莫名,仿佛要融入那无始无终的灰色海洋……
不知过了多久,他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疲惫,却更多是明悟与锐利。
“原来如此……混沌海,并非固定之地,乃是一切维度、一切时空的「原点’与“终点’的叠加态……寻常方法根本无法抵达,需以自身大道感应,于无尽虚无中捕捉那“万法归流’的一瞬轨迹,方能打开临时的通道………”
他摊开手掌,紫灰色的力量汇聚,缓缓模拟着那种玄而又玄的轨迹,周围的空间开始变得极不稳定,隐隐有灰色气流浮现,但很快又溃散了。
“力量还不够,对“终始’的领悟还差火候……强行开启,必被混沌同化……”李玉龙散去力量,低声自语,“看来,还需积累,亦或……寻找更多的“路标’?”
他想到了那截指骨化石。或许,类似的古老遗物,能加强他与混沌海之间的感应?
就在这时,他心神微微一动,感应到殿外枯荣古佛似有事情禀报。
他收起思绪,挥开殿门。
枯荣古佛走了进来,脸色带着一丝奇异的神色,手中捧着一份金色的法旨。
“尊者,大须弥山传来佛祖法旨。”
“哦?”李玉龙目光一凝。佛祖法旨,非同小可。
枯荣古佛展开法旨,朗声宣读,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敕曰:混沌鸿蒙尊者李玉龙,平定九幽,诛灭魔帅,扬佛门之威,功德无量。感其道途艰深,特开启“万佛渊’秘境,允尊者入内修行百日。其间,可参阅《八部天龙护持咒》原典,亦可尝试感应“远古佛髓’之力,以固道基,明前路。望勤加修行,早证菩提。”
法旨宣读完毕,枯荣古佛脸上依旧残留着震惊与羡慕:
“万佛渊……那可是大须弥山最核心的秘境之一,非天大功绩与缘法不可入内!据说那是历代古佛坐化、留下不朽佛髓与大道感悟之地,更是封印着佛门最古老的一些传承与秘辛!甚至……甚至有传言,那里保留着佛祖成道前留下的一丝“原初感悟’!尊者,此乃莫大机缘!”
李玉龙接过法旨,感受到其上蕴含的浩瀚佛力与一丝温和却至高无上的意志,心中也是微微震动。万佛渊?远古佛髓?《八部天龙护持咒》原典?甚至可能存在的佛祖原初感悟?
这确实是无上机缘!
其是对他现在这个阶段,需要沉淀积累、需要更高层次感悟来夯实融合后的道基、并寻找前往混沌海方法的时候,简直是雪中送炭!
佛祖此举,意味深长。既是奖赏,恐怕也是对他道途的一种关注与投资。
“万佛渊……”
李玉龙指尖拂过法旨上的金色文字,眼中紫灰色道韵流转,仿佛看到了一个汇聚了万佛智慧与力量的古老之地。
或许,在那里,他能找到让自身鸿蒙之道与归墟之力进一步融合的契机,甚至……能发现更多关于混沌海的线索?
毕竟,佛门传承久远,底蕴深不可测,未必没有关于那片原初禁地的记载。
“回复佛祖,李玉龙,领法旨。”他收起法旨,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期待。
大须弥山,佛门圣地之核心,其宏伟浩瀚难以用言语形容。
它并非寻常山岳,而是由无数佛国、净土、星辰位面层层叠叠汇聚而成的诸天万界信仰中心。山间梵唱永恒不息,亿万佛塔林立,菩提宝树绽放无量光,随处可见罗汉趺坐、菩萨低眉、天龙盘旋。李玉龙驾驭一道鸿蒙紫气,穿梭于无尽佛光之中,感受着那磅礴浩瀚却温和慈祥的佛门伟力。与九幽血海的死寂污秽相比,此地堪称极乐净土,令人心神宁静。
但他并未沉醉于此。他的道,是鸿蒙,是混沌,是包罗万象、自成一体。
佛力虽好,于他而言更多是参照与滋养,而非皈依。
循着法旨指引,他穿越一层层玄妙的空间屏障,最终抵达大须弥山深处一片异常宁静的空域。这里没有璀璨的佛光,没有喧闹的梵唱,甚至看不到一座佛塔庙宇。只有一片望不到边际的、如同琉璃般纯净剔透的虚空。虚空之中,悬浮着无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滴”。
这些“水滴”并非真正的水,而是由极度凝练的佛力、不朽的意志、以及玄奥的大道感悟凝聚而成的秘境实体--万佛渊入口。
每一滴“水”,都可能是一位古佛坐化后留下的精神遗产,或是一段被封印的古老传承,或是一处磨砺心境的试炼场。
它们静静悬浮,散发着或温和、或凌厉、或智慧、或悲悯的种种气息,共同构成了这佛门最神秘、最珍贵的秘境。
在虚空中央,有一滴最为巨大、色泽也最为深邃、仿佛蕴含着宇宙星空的“水珠”前,两位身影早已等候于此。
一位是身披陈旧袈裟、手持竹扫帚、须眉皆白的老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