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碾过基地内部平整的水泥路,最终稳稳停在办公楼前。
车门推开,石毅和周慧兰下了车,向着大楼里面走去。
“石工!周处长!”刚踏入大楼,一个穿着海军蓝工作服的中年人便快步迎了上来,正是造船厂技术处的张处长,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可把你们盼回来了,专家团已经到了好几天,积累了好多问题,就等你们了!!鞍山舰的技术细节、理论核心,没你们在,我们也解决不了啊!”
石毅点点头,“辛苦了,张处。人都在哪?图纸资料准备好了吗?”
“都在一号技术会议室!图纸、模型、设计手册都备齐了!”张处长连忙引路。
推开一号技术会议室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纸张油墨、烟草和浓茶的气息扑面而来。
会议室内灯火通明,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人,大多是两鬓斑白、神情专注的老者,也有不少戴着眼镜的中青年技术骨干。
烟雾缭绕中,气氛凝重而肃穆。主位空着,显然是留给石毅的。
见到石毅和周慧兰进来,原本低低的讨论声瞬间停止。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们身上。“石毅同志,周慧兰同志,一路辛苦!”坐在主位旁边的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瘗的老者站起身,他是此次专家团的负责人,姓李,“时间紧迫,我们这就开始吧,军舰,国之重器,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未来海防筋骨,虽然鞍山舰已经落后,但对于咱们一穷二白的海防来说,可是很重要的,还请石工不吝赐教啊!”石毅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客套,径直走到主位,将手中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文件袋放在桌上。他环视全场,目光平静:“各位专家,同志们,鞍山舰的建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图纸只是骨架,理解其设计思想、动力核心、火力系统和未来潜力,才是血肉灵魂。我们分模块,逐一拆解。”他展开第一张巨大的舰体结构图,线条精准,标注密密麻麻。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最基础的舰型设计讲起。
“双艄柱、球鼻艄、方尾……”石毅的手指沿着流畅的舰体轮廓线划过,“这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最大限度优化高速航行时的流体力学性能,降低兴波阻力。
球鼻艄内部,是主动声纳阵列的核心舱室,其位置、角度,与舰体水下声学特征息息相关……”他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旁边的黑板上快速勾勒出舰体横剖面,标注出龙骨、肋骨、纵桁的分布密度和特殊加强区域,“这里的结构冗余设计,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加装的更重武器系统,预留了升级空间。”一位专攻舰体结构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指着图纸上一处复杂的焊接节点:“石工,这里的应力集中点,采用这种多层搭接加内部桁架支撑的复合结构,强度计算模型……”
石毅没有丝毫停顿,接过旁边递来的计算尺和图纸,直接在黑板上演算起来:“模型建立在弹性力学和材料疲劳极限基础上,核心公式在这里……我们引入这个修正系数,是考虑到高强度钢材在长期海水腐蚀环境下的性能衰减………”
清晰的推导过程,精准的数据引用,让提问的老专家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接下来的几天,一号技术会议室成了不眠之地。
嗯,石毅也不是只讲这鞍山舰,他在系统中,兑换了更加先进的052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也将现在可以生产制造的部分,加入了讲述之中,生产条件达不到的,这当成一个方向,大体讲述一下。
就比如,对于战舰的重中之重一动力系统。
当石毅展开那套复杂的蒸汽轮机-锅炉联合动力系统图纸时,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高压过热蒸汽参数,远超我们现有舰船!”动力组的老专家声音带着难以置信,“锅炉热效率、涡轮叶片材料、减速齿轮箱的精度……这……这”
石毅沉稳依旧。他不仅详细讲解了锅炉水循环、蒸汽过热、涡轮级间效率匹配等核心原理,更拿出了几份他早已准备好的关键材料性能指标要求清单和加工工艺路线建议书。
这是他结合当前国内治金和机械加工的最高水平,可运用的052驱逐舰的技术,现阶段可能实现的极限目标。
“材料是基础。”石毅指着清单上一种耐高温高压合金钢的成分要求,“这种合金,抚钢那边有基础,需要调整配方,重点攻关冶炼纯净度和锻造工艺。
涡轮叶片,必须走精密铸造加后续电解加工的路子,精度要求……”他详细描述了加工流程和设备需求,听得在场负责动力制造的工程师们手心冒汗,却又双眼放光。
火力系统讲解时,气氛更加炽热。130毫米双联装主炮的自动供弹、扬弹、复进机构图纸。防空系统更是全新领域:双联装37毫米高炮的火控雷达引导、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每一个名词都冲击着专家们的认知。
石毅在黑板上画出了简易的火控系统框图:“核心是雷达测距测角、弹道计算机解算、伺服机构随动。难点在于雷达精度、计算机小型化和反应速度。”他没有深入讲解未来相控阵雷达和微型芯片,但点明了方向:“未来防空,必然是雷达探测、高速计算、快速反应三位一体。电子技术,尤其是小型化、高速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