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空调运转的嗡嗡声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
迈克尔趁机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递给陈默。
“这是詹姆斯略微修改的最新剧本,”他语气轻松,仿佛只是在讨论天气,“他想加些'好莱坞元素',让电影更符合北美市场的口味。”
陈默接过剧本,快速翻到被红色荧光笔标记的第38场戏。
原本女主角于佳明饰演的摄影爱好者与鲨鱼在浅海礁石区周旋的紧张戏码,被彻底改写。
原剧本:
“温柔(女主)被困在珊瑚礁缝隙,鲨鱼在外徘徊。她屏住呼吸,利用潜水刀反光制造错觉,最终引鲨鱼撞上尖礁。”
修改后:
“温柔驾驶快艇逃离,鲨鱼追击。快艇被撞翻,油箱漏油。林夏用信号枪点燃海面,引发爆炸。”
预算栏赫然标注着:$250,000。
陈默的指节微微发白,缓缓合上剧本,声音冷得像冰:“这不是我的故事。”
迈克尔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无意识地敲打着节奏:“詹姆斯说北美观众需要更刺激的场面。爆炸、火焰、大场面,这些才是票房保证。”
“所以为了票房,就要把女主角改成动作英雄?”
陈默冷笑,“《大白鲨》的成功是因为爆炸吗?”
“时代不同了,陈。”迈克尔瞥了眼后视镜变道,“现在的观众阈值越来越高。”
陈默从包里拿出电脑,调出摄影师昨天发来的水下试拍样片,将屏幕转向迈克尔:“看看这个。”
画面中,于佳明饰演的女主角在幽蓝海水中挣扎,她的头发如海藻般飘散,眼神中的恐惧与决绝真实得令人窒息。
一条机械鲨鱼的影子从她头顶掠过,阳光透过水面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迈克尔忍不住多看了两眼:“这画面确实震撼,但…。”
“但什么?”陈默收回手机,“但不够'好莱坞'?”
“听着,陈,”迈克尔叹了口气,“我不是反对你的艺术追求。但詹姆斯是制作片发行负责人,他清楚什么能卖票。”
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机场高速变成洛杉矶市区的高楼。
陈默望着远处好莱坞山上的标志,突然问道:“《第六感》有爆炸吗?《楚门的世界》有快艇追逐吗?”
“这不一样。”
“告诉詹姆斯,”陈默打断他,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明早7点,我要在办公室见他。”
迈克尔握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你确定要这么强硬?这可是好莱坞,很多导演为了争取发行机会都没有门路。”
“所以我是投资人兼导演和编剧。”
陈默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这1500万美元里,有700万是我们的钱。”
路标显示距离比弗利山庄还有5公里车程。
迈克尔终于妥协:“好吧,我会安排会议。不过詹姆斯明天13点要飞去纽约见投资人。”
“那就8点。”
陈默已经打开文件修改剧本,“顺便告诉他,我有个既能保留艺术性又能增加视觉冲击的方案。”
迈克尔好奇地侧目:“什么方案?”
“海底沉船。”
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女主角躲进沉船残骸,鲨鱼撞击导致氧气罐连环爆炸。气泡、金属碎片、阳光折射——既震撼又真实。”
“工业光魔能做这种效果?”
“他们报价比原来增加了18万,”陈默合上电脑。
迈克尔突然笑了:“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你能拿到公司800万投资了。”
车子驶入比弗利山庄的林荫道。
陈默望向窗外鳞次栉比的豪宅,轻声说:“不,你还不明白。我要的不只是投资,而是让好莱坞看看,中国导演怎么讲好一个故事。”
………
比弗利山庄酒店的套房内,陈默刚冲完澡,发梢还滴着水。
他正用毛巾擦拭着头发,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陈默走到门前问道。
“是我。”门外传来于佳明熟悉的声音。
陈默打开门,看见于佳明站在走廊里。
她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手里拿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听说你惹毛了救生员?”
陈默接过咖啡,温度刚好,是他喜欢的双份浓缩加一点点糖。
于佳明耸耸肩,径直走进房间,把随行笔记翻过两页:“他们不习惯有人在水里待那么久。”
她指着剧本上被红笔修改的部分,“你看这里,詹姆斯把潜水戏从三场减到一场,说太拖节奏。”
陈默皱眉翻看修改处:“他这完全破坏了人物弧光。”
“所以,我据理力争了。每天多练一小时,一周就能多憋三十秒。”
她指着最近的记录,“现在我能闭气18分15秒(吸氧辅助),足够完成所有水下镜头。”
陈默接过记事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天的练习时长、心率变化和水温数据。
最后一页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