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打了个响指,雨滴从他扬起的指尖飞溅出去,“恐怖片之所以恐怖,是因为观众相信银幕上发生的事可能成真。我们需要让《潜伏》回归这个本质。”
他们来到停车场,汤姆的黑色福特拉闪着解锁灯。
“送你回公司还是回家?”汤姆问道。
“公司吧,我还有些文件要处理。”陈默拉开车门,突然注意到雨已经停了,西边的云层间透出一缕阳光。
当福特驶出停车场时,一道完整的彩虹横跨在好莱坞山上空,七彩的颜色在湿润的空气中格外鲜艳。
陈默摇下车窗,深吸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
这景象像是一个隐喻,自己走过风雨,现在看到了彩虹。
“彩虹尽头有宝藏,对吧?”汤姆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开玩笑地说。
“在中国我们有个说法,”陈默微笑着说,“彩虹出现后,会有好事发生。”
车子驶向光影时代办公室的方向,陈默的手机又震动起来。
是于佳明的回复:“收到剧本了,陈默!我会认真准备的。对了,《鲨滩》什么时候北美首映?我好安排时间去!”
陈默回复了一个日期,然后补充道:“专心准备《我的女孩》,这次你是绝对主角。王老师剧本里的每个细节都值得深挖。”
发完消息,陈默望向窗外飞逝的街景。
“老板,到了。”汤姆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车子停在了一栋四层小楼前,门口“光影时代”的招牌在雨后阳光下闪闪发光。
陈默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彩虹依然挂在天边,仿佛在指引着什么。
陈默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好莱坞的征途才刚刚拉开序幕。
………
11月25日,光影时代北美公司办公室。
窗外的洛杉矶下着罕见的冬雨,陈默盯着桌上那台厚重的IBM电脑显示器,指尖在键盘上敲打着《鲨滩》的最终剪辑表。
诺基亚手机的震动声突然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来电显示是“韩三平”。
“韩董,是我。”陈默按下接听键,顺手将摩托罗拉传呼机推到一旁。
电话那头传来带着电流杂音的声音:“小陈,《鲨滩》的审查遇到些问题。电影局要求删减水下血腥镜头,特别是那个鲨鱼撕咬的特写。”
陈默的钢笔在纸质档期表上顿了顿:“具体多少时长?”
“大约两分半钟。西影厂的老周正在电影局沟通,但年底十六大刚召开完,审查比往常更严格。”
韩三平的声音透过越洋电话有些失真,“虽然这是中美合拍重点项目,但恐怕很难和北美同步上映了。”
陈默望向墙上挂着的日历,狮门已经确定《鲨滩》将在2003年1月3日登陆北美院线,这是冬季档的最后一个黄金周末。
桌角的《好莱坞报道者》上,刚刊登了狮门投入1000万美元全球宣传费的新闻,是影片15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三分二。
“韩董,我记得《英雄》也做了删改?”陈默翻着手中的胶片交接单。
韩三平提高了声音,“是的。这样,我让中影再争取一下。实在不行,我们做两个版本?国内上映删减版,海外保留完整版?”
陈默看着窗外的雨幕,双版本意味着要给追加20万元的剪辑费用,还要重新制作一套字幕和配音带。
“韩懂,我们先按电影局意见修改。”
陈默最终决定,“但原始底片全部保留。如果国内票房超过6000万,我们申请电影频道播放完整版。”
刚挂断,办公室门就被推开。汤姆抱着一摞VHS录像带进来:“老板,狮门的电视预告刚刚在《老友记》插播时段首发了!Nielsen统计收视率达到18.7!”
陈默接过录像带塞进播放机。模糊的CRT屏幕上,《鲨滩》的30秒预告正在播放。令他皱眉的是,狮门竟然在电视版里加入了未通过审查的镜头。
“他们没按我们的要求修改?”
“市场部说这是'差异化营销'。”
汤姆递过一份传真,“北美院线承诺给1500块银幕的开画规模,但要求我们配合在《纽约时报》做整版广告。”
陈默走到窗前,楼下的日落大道上,几个工人正在安装《鲨滩》的巨型手绘海报。
北美市场的宣传机器已经全速运转,而国内还在为几个镜头争论不休。
秘书敲门进来:“陈总,狮门的格雷先生在一号线,说必须立刻确认中国区宣传方案。”
陈默按下座机按键,同时对汤姆打手势,“接进来,让会计部准备两笔预算:A方案按删减版制作,B方案保留完整版素材。”
格雷的声音带着静电杂音:“陈!中国观众看到不一样的预告片会不会...”
“中国版必须删除所有内脏镜头。”
陈默直接打断,“把撕咬画面换成黑影掠过,血腥镜头用水花遮掩。明天中午前,让剪辑师给我新样片。”
“陈,但这违背了我们R级惊悚片的定位。”
“或者你想中国观众看到的是被剪得支离破碎的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