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 董卓进京(2 / 3)

,并非只是我们宦官的过错。当初太后杀王美人,先帝险些废掉太后,都是因为我们力保才让你们何家得享富贵。我们想要依托你们何家,结果你却反过来要诛灭我们全族,简直欺人太甚。你说北宫省内污秽肮脏,但那些公卿士大夫,有谁是干净的!?”

于是众宦官在张让的激励下,一拥而上,将孤身一人的何进乱刀砍杀。

光熹二年(189年)四月五日,何氏掌权半年后,何进被宦官斩于南宫嘉德殿。

他贪图权势,也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并非后世历史上传言的傻子,但他终究是个平凡人。所谓平凡人,便是因世俗间的各种事物绑住手脚,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割舍什么,想要什么。

作为一个屠户凭妹妹之美色而高升入富贵人家的暴发户,何进也许习惯了上天对自己的馈赠,习惯了不付出代价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如果他从头到尾,有一次能坚定的站在何太后,亦或士人的任何一方,而彻底舍弃另一方,那么他都可以不死。但正因为直到死前最后一刻,哪怕决定要诛杀宦官时,他却还要看何太后的脸色,这才让他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只不过,同样失去最后机会的,也包括宦官。

在杀死何进后,宦官想要效仿当年诛杀窦武、陈藩故事,他们假传圣旨,让亲近宦官的许相为河南尹,樊陵为司隶校尉,从而稳住雒阳局势,掌控朝政。

但宦官们也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二十年来,他们实在做了太多天怒人怨的事了。

二十年前,他们传窦武谋反,最终也真的将窦武坐实为了反贼诛杀。但二十年后,从尚书到朝廷外的士大夫,再到雒阳坊间的百姓,当得知大将军被杀后,根本没人相信所谓“大将军谋反”的矫诏。士人们也知道,如果向宦官们妥协,等待着他们的,可能就是下一次的党锢之祸。

因此,在得知何进死去之后,何进的故吏,袁绍与袁术等人都带兵强冲北宫,一日一夜后,南宫的宫门被攻破。

宦官们没想到士人竟然会发起如此强力的反扑,他们挟持着小皇帝,通过南北宫相连的步道,试图向北宫逃窜。

却只见尚书卢植站在步道之下,手持双戟,大骂道:“尔等奸贼受先帝恩宠,如今劫持其家眷,死后又有何面目见先帝!?”

卢植这一番话,吓得十常侍段珪打了一个机灵,随手将何太后丢了出去,因为担心后面追兵,宦官们只带着刘辩和刘协继续向北宫逃窜。

但后面袁绍、袁术、吴匡等禁军官员也已经杀了过来,他们在南宫看到没胡子的就砍,到了北宫,连胡子都不用确认了,这里除了宫女就是宦官,把宦官全部砍死便是。

张让等人带着小皇帝一路逃往雒阳城北的小平津,王允派掾属闵贡跟随卢植,一起追了上去。最终,卢植在北部山追上了张让等人,以双戟斩杀数位宦官,而张让等人随后投河自杀,留下了皇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

一切看起来都结束了,袁绍带头诛灭了宦官势力,何进死了。何进的异母弟,车骑将军何苗,则被袁绍认为其一直庇护宦官,因此也将其攻杀。

不出意外的话,之后的故事就是袁绍依靠除宦官的威望独揽朝政。

但就在这时,一众人马从西侧而来,那正是董卓的部队……

最终,董卓得到了救驾之功,他用军中最好的马车,将皇帝与陈留王一同带回雒阳,仿佛在宣誓着自己有着救驾之功。即便袁绍也只能跟着自己的幕僚,一同对皇帝的车驾,以及车驾前骑着西凉高头大马的董卓行礼。

“哎,可惜了……”在董卓带皇帝回宫后,袁绍的谋士逢纪不禁感慨。“这救驾之功,没想到白白便宜了董卓。”

“算了,当初也是我召董卓入京的,他与袁家关系向来不错,他弟弟董旻还在何进帐下担任奉车都尉,想必他也不会闹出什么乱子。”

此时的袁绍,其实并没有把董卓放在眼里。杀了宦官的功臣是他,而非董卓,他作为一个世家大族,四世三公的袁家,其地位怎么可能被董卓动摇?……也许是可以的。

袁绍大意了,他严重低估了董卓的野心,他以为董卓还是十年前,那个为了在士人手下拿到一点官位,就当牛做马,干最重的活,升最低的官职的牛马。

但实际上,董卓一进雒阳,就立刻开始散财,找来何进的禁军五校及何苗旧部谈条件,许以好处,最终将其部曲三万余人纳入控制。其中,何进的禁军不光有当初的北军五校,也有在这几个月时间里,何进为了扩充自己的兵权,在雒阳周边郡县招募的新兵。

而即使不许以利益,如今董卓也是前将军。此时,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卫将军董重都已死,而骠骑将军吕布在雍州当凉州牧,整个雒阳属董卓军职最大。靠着许以利益,董卓不但收了何进、何苗的旧部,还将一部分虎贲军和羽林军也纳入了控制。

这一切从开始到完成,不过两天时间。当董卓掌握了雒阳的大半禁军后,袁绍才突然发现,董卓这次并没有按套路出牌。

过去的凉州三明,都是主动放弃兵权,以忠臣的形象进入朝中,等待着这些士人与皇帝商议如何封赏他们。但董卓不同,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