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吕布:草根活该被看不起?> 第212章 关东立新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章 关东立新帝(2 / 3)

没抢过,如果曹操敢定都许昌,之后曹操打徐州时,吕布随时把刘宠也给抢回来。

更何况颍川北边的陈留郡之前被吕布玩了回三光政策,这直接导致陈留郡防御虚弱,曹操在西边的防御体系直接缺了个大口。

在历史上,曹操放弃鄄城迁都许昌,也是因为鄄城靠近黄河,毗邻冀州,考虑到了袁绍一旦反悔,突入鄄城很容易把天子抢走。然而此时,曹操相比于被袁绍抢走天子,还是更担心吕布。

说到底,兖州、豫州位于中原四战之地,固然较为发达,但也没有什么纵深,无非是更加想防谁的问题。若不是能四面进取,曹操是没有机会成就霸业的。

此时,曹操在心里也一直在想着一件事:既然吕布、袁绍和袁术短期内都很难被打倒,那么之后至少先得把陶谦的徐州占据,这样至少以后自己东边安定下来,就能减少一个方向的布防。

作为新的皇帝,刘宠正式封曹操为兖州牧,封袁绍为冀州牧。

没错,这就是袁绍和曹操最在意的东西,在被长安朝廷宣布为非法官员的情况下,唯有打着大义的名号自立新君,让这个新君给自己正式的名分,袁绍他们的官员才能坐稳。

随后封官时,刘宠以袁绍在拥立新君中居首功,封袁绍为大将军,封曹操为司空,果然是低了袁绍一级。

但曹操也不在意,只要皇帝在他手里,他相对于其他关东诸侯都相当于占据了道德高地,至于一个官位,真跟袁绍撕破脸的时候,想要把他宣布为反贼,也只是天子一句话的事。

袁绍依靠着新天子的册封,领地内的民心果然也安定了一些。底层的百姓多是愚昧的,他们大都根本分不清关东和关西为什么会有两个皇帝,但只要有一个刘姓宗亲出来当皇帝,并册立了袁绍,那么袁绍至少也拥有了占据冀州的名分,而不至于被当成反贼。

再加上袁绍在世家大族中的名声,靠着荀谌、逢纪、郭图士人的大规模宣传,冀州的百姓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张辽固然能靠暂时的入侵传播一些反叛袁绍的思想,但如果袁绍这边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那么只靠骑兵突入冀州来进行小范围的宣传,注定是无法掀起太大波澜的。

袁绍答应让曹操拥立刘宠为天子,但此事最恼火的还是袁术。毕竟他和袁绍此时还是敌对状态,曹操和袁绍立了新天子,自己又不会受到册封。

两年前,袁术在淮南站稳脚跟,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操作,基本是通过袁家的名声将自己的人直接立为刺史或太守,进而掌控州郡。比如他在反董联军建立之初,就任命陈璃为扬州刺史,待自己逃亡九江寿春时,又兵临城下,逼陈璃将寿春让给自己,陈璃惧怕袁术,便逃往沛国。

袁术虽然自领扬州牧,但他跋扈的行为也让扬州的各郡太守不愿与他合作。袁术仅借丹阳太守此时无人,便让吴景领丹阳太守,进而控制了丹阳郡。

而庐江太守陆康却明确表示与袁术敌对,认为袁术擅杀官员,是叛逆之徒。恰好此时孙策刚刚十六岁,袁术看他一表人才,便用他去攻打陆康。

与此同时,袁术又以孙贲为豫州刺史,带兵与陶谦一起攻打曹操,其结果自然是被打得大败,袁术退保汝南郡与沛国。

如此,袁术如今的控制区大概是豫州的汝南、沛国,扬州的九江郡与丹阳郡。这片区域虽然不大,但却在淮河两岸,也是人口稠密的大郡,袁术此时的实力也并不弱。

当得知袁绍立刘宠以后,袁术自然不满,但他又不想承认吕布的刘协朝廷。

此时的袁术想要自己称帝,他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叫来诸位幕僚商议此事。

然而,阎象立刻反对道:

“主公如今还需要徐州陶谦帮您对抗曹操,公孙瓒帮您对抗袁绍,如果陶谦、公孙瓒背离主公,恐怕大业就难成了!”

阎象此言一出,其他幕僚也纷纷附和。

袁术也真的犹豫了。

历史上袁绍称帝时,徐州是吕布的,在袁术看来,吕布身份卑贱,就该听自己的。且彼时扬州已经被他名义上的部将都打下来了,他认为自己确实有实力当天子。而现在,袁术连西边的庐江郡都还未能平定。如果陶谦不承认袁术的地位,那么袁术硬要称帝,便很可能导致势力直接土崩瓦解。

“好吧,我问问陶谦的意见。”

袁术给陶谦书信一封,表达了自己称帝的想法。没多久,陶谦便回了袁术,不出意外,陶谦斥责了袁术的想法一

【现在天下大乱,袁公的实力尚不如袁绍,袁绍不称帝,是因为士人还怀念汉室的恩德。袁公若此时僭号天子,势必让天下士人离心,我若跟随袁公,也必会成为众矢之的。

请袁公明鉴,若袁公执意称帝,我只会承认长安朝廷。

在下劝袁公先找一汉室宗亲立为皇帝,待击败袁绍后,再让其禅位于自己也不迟啊!】

陶谦这番话也是直指袁术的痛处,且言辞恳切。显然,在袁术、陶谦、公孙瓒三家同盟的情况下,这时候袁术如果称帝就相当于坑了盟友。

而此时的袁术,也没有被完全消磨锐气,他确实还觉得自己是有可能打得过袁绍的,因此也不是特别着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