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拼命谁不会啊
他在之前击败袁术、陶谦,除了因为治军严谨之外,也正是因为他总能抓住战场上转瞬即逝的胜机。历史上,他官渡之战偷袭乌巢,白狼山破蹋顿,潼关之战偷渡蒲津渡,无不是军事冒险所取得的战果。但在吕布的眼神,却仿佛在告诉曹操一件事一
“你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想法都是无意义的,从你的第一次军事冒险被我抓到破绽的那一刻,后面你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不可能赢。
因为我吕布,从来不会给我打算弄死的人第二次上牌桌的机会。”
是的,曹操今天的一切失败,最初都来自于他征讨徐州时,对兖州的疏忽大意,他杀了边让,得罪了名士,让吕布有了可乘之机。
而从那以后,曹操面对吕布的一系列被动,全是从那最初的失误引起的连锁反应。
曹操当然讨厌吕布,曹操一辈子从来就没少过犯错,只不过他又能以自己的冒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狠辣的手腕,将自己的劣势翻转过来。历史上,他对吕布,对袁绍都曾实现过这种事。但这一世的吕布,不是历史上那些低曹操一个档次的诸侯。
最近,蔡琰也曾跟吕布聊到他的过去
“陛下,你就没想过,当皇帝把你押送回京时,以您的名号,直接占据西域,也可以称王。”“你不是第一个问过我这个问题的人,甚至当时我被押送回去的时候,就有并州的兄弟跟我提起过这件事。
不止如此,当初无论面对九原县长马虞还是敦煌太守钱永年,我都尽可能的隐忍。那并不是说我没有脾气,而是因为我能看到如果双方拼到最后,我会输。力量差得太多,只要对方不犯傻,最后我都一定会得到比隐忍更惨的结局。
或许你会觉得,以他们的能力,犯傻才是正常的。
但我也想反问,当你能看到对方只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战胜你时,你真的会赌对方是个傻子,你想得到的事他就一定想不到吗?”
吕布的成长与曹操截然不同,出身穷苦的他,他之所以在实力较弱时谨言慎行,是因为他的推演能力,让他能预判到事物的发展轨迹,并根据自己推演出的最优解去行动,争取最大的利益。
吕布能看出对自己而言最优的方案,也能看出对别人而言最优的方案。如果自己做了某件事后,对方的最优方案将很有可能搞死自己,那你首先就尽量不要做那件事。
简单地说,吕布是个想到十分甚至十二分才会开始做的人,而曹操的本性就是先思考个七八分,把剩下的交给自己的应变能力。历史上他因为敢想敢做的性格统一了北方,但同样也因为思虑不周的缺陷而无法进一步统一天下。
是的,曹操固然是一世之杰,但相比于那些真正以一己之力横扫天下的“神”,终究还是要差一点。因为那些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统一天下的“神”面前,能在你犯下第一次错误的时候把你搞死,就绝对不会再给你机会犯第二次错误。
曹操今天以大军去找吕布决战,大概已经是他目前能想到的最好选择了,但吕布的应对没有给曹操留下任何能钻的漏洞:
你挑战,我派少数兵马抓着你打,但打赢了我也不上。你有能耐你就冲我,没能耐你就在这罚站,有种你就一直站到天黑,但凡你敢撤,我就灭了你。
而对曹操来说,此时选择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撤退必死,吕布没有给自己准备任何赢下来的剧本。如果想翻盘的话,唯有一招:趁着士气没有崩,将士们还有体力,现在就发起总攻。
即使这需要士兵们绕过那些挡路的木桩,即使两侧完好的寨墙后藏了多少兵力,曹操根本不知道,心里完全没有底,但他只能冲。只有冲,才有那么一线生机。
“颜将军,我们此时撤退,想必无法再吕布的追击中全身而退。
此时只能上了,我在前方,请你为我殿后。”
“曹公要亲自上?不如还是让我”
“………还是我来吧,颜将军请断后,如有意外,用骑兵来掩护我的侧翼。”
“好。”
曹操犹豫片刻,还是做出了决定。现在曹操和颜良实际上是绑定在一起的,如果前军突进去被赵军一冲直接崩了,那么后面的部队也别想跑。
虽说曹军方才也被赵军挫败,但曹操认为自己的士兵更能承受吕布骑兵冲击。
这也是曹操相比于袁绍的优势之一,他拥有一个开国君主的基本素质一决定生死的大事,你非得亲自上才行。
曹操知道,这一冲,他未必能再活着回来,但他却依旧统御自己的四万大军,将麾旗向前一指,道一“今天退则必死,诸君何不死战!
冲!!”
曹军随着曹操的一声令下,拿出最后的勇气,全力冲向了吕布这五里尚未完成的营寨。
此时,曹操已经有不好的预感,当他们冲过了木桩后,他感觉会有可怕的东西等着自己。
在他眼里,吕布最可怕的,不是他的武力,而是他的军略和那仿佛能看到未来走向的眼光。他自认为自己下定决心,在今天发兵与吕布决战,已经是自认为找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看到吕布站在寨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