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数据系统和多部门协作机制,一张针对张建国和孙志刚的无形之网,在短短几小时内就已悄然张开。
调查的结果,触目惊心,也完美印证了赵承承的推测。
汇报上来的资料显示,张建国,一个年薪三十万的国企中层干部,他的妻子,一名社区医院的护士,近期却在市中心最高档的商场里,一次性全款购买了一块价值七十多万的百达翡丽限量款手表。
更离谱的是,侦查员在房产系统中查到,他那刚刚大学毕业、尚无稳定工作的儿子名下,赫然登记着两套位于黄金地段的高档公寓,市值超过千万,且均为一次性付清,来源不明。
另一组由老陈亲自带领的精锐侦查员,如夜色中的猎豹,兵分两路,对规划局科长孙志刚的办公室和其市郊的豪华别墅,展开了雷霆般的秘密搜查。
行动的时间,被精准地定在凌晨三点。这是城市最沉寂、人最困倦的时刻。
孙志刚在开发区规划局的办公室,位于大楼的七层。走廊里声控灯的光芒,随着侦查员们悄无声息的脚步,明灭不定。技术专家用特制的工具,在几秒钟内就无声地打开了办公室的门锁。
室内,一股混杂着高档茶叶和陈旧图纸的味道扑面而来。一切陈设都显得井井有条,书柜里摆满了专业书籍和政策汇编,墙上挂着几幅装裱精致的规划蓝图,桌上的文件也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一个典型的、勤勉自律的干部办公室该有的模样。
然而,老陈那双阅人无数的眼睛,却从这过分的“整洁”中,嗅到了一丝欲盖弥彰的味道。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墙角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重无比的红木文件柜上。
“撬开它。”老陈用气音下令。
柜门应声而开,里面并不是文件,而是一个嵌入墙体的保险箱。
技术专家再次上前,监听耳机里传来锁芯内部细微的机械转动声。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几分钟后,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咔哒”声,保险箱的门,被缓缓拉开。
那一瞬间,耀眼的金色和厚重的红色,几乎刺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眼睛。
保险箱里,没有文件,没有账本,只有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大量现金,一捆捆用银行封条扎好,散发着油墨的特殊香气。而在现金的旁边,是几根沉甸甸的金条,在手电筒的光线下,反射出冰冷而贪婪的光芒。最下方的一个丝绒盒子里,赫然躺着十几枚伪造的印章,从“xx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章,到某些关键部门的项目审批章,一应俱全。
老陈戴上手套,拿起其中一枚金条,它的重量让他的手腕微微一沉。这沉甸甸的,不仅是黄金,更是孙志刚和他背后那些人的罪恶。
与此同时,对孙志刚郊区别墅的搜查,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栋别墅装修得富丽堂皇,地下酒窖里收藏的名酒,价值甚至超过了别墅本身。侦查员们在一个伪装成墙壁装饰的暗格里,发现了另一个保险箱,里面同样是大量的现金和珠宝首饰。
天色微亮,当孙志刚像往常一样,开着他那辆低调的德系轿车,哼着小曲准备上班时,几辆警车无声地将他截停。
审讯室里,孙志刚一开始还保持着一个高级干部的“体面”和“镇定”。他端坐在椅子上,腰杆挺得笔直,言语间滴水不漏,反复强调自己是清白的,声称这是有人恶意构陷。
赵承平没有与他进行过多的口舌之争,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表演。
直到孙志刚口干舌燥,情绪开始出现一丝烦躁时,赵承平才将一个平板电脑,轻轻地推到了他的面前。
屏幕上,一张张高清照片,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孙志刚的心理防线上:他办公室保险箱里码放整齐的现金墙、金灿灿的金条、那些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的伪造印章、他别墅暗格里堆积如山的财物……
孙志刚脸上的血色,“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他的瞳孔急剧收缩,嘴唇无法控制地哆嗦起来,那份强装出来的镇定,瞬间土崩瓦解,碎了一地。他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赵承平,眼神里充满了惊恐和绝望,仿佛在看一个能洞穿一切的魔鬼。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孙志刚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他瘫软在椅子上,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沉默了足足有十分钟,他终于用一种嘶哑、干涩的声音,开始了断断续续的交代。
“我……我认罪……”
他承认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职务之便,在多个大型项目的规划审批环节,为王某和李强介绍的“投资商”大开绿灯,将那些本不符合条件、甚至纯属虚构的项目,一路护送通过审批。
作为回报,他收受了高达数千万元的巨额贿赂, 部分现金和金条就藏匿在办公室和家中,另一部分则通过李强的渠道,投资到了境外的信托基金里。
案件的整体脉络,至此已逐渐清晰。
专案组的指挥中心,此刻已经变成了一座高速运转的战争堡垒。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泡面的味道以及因极度亢奋和疲惫交织而产生的独特气息。白板上那张原本只是勾勒出轮廓的“蜘蛛网”,如今已被密密麻麻的文字、箭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