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都了如指掌。他从不抬头,从不与人对视,像一个被设定了固定程序的机器人,精准而冷漠地执行着任务。
【他出门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早上,有时候下午,回来的时候通常都是晚上。】
【赵承平把录像里王德海出现的片段都拷贝了一份。】
“把从12号到19号,所有他出现的视频片段,全部剪辑出来,单独存一份。” 赵承平终于抬起头,语气不容置疑。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加密u盘递给张晨,“拷到这里面。”
拷贝的过程在今天看来是如此漫长,那台老旧的电脑仿佛一个垂暮的老人,处理着力不能及的任务,进度条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向前挪动。旅馆老板老刘早已被这场面吓得不敢多言,只是殷勤地给他们续着茶水,大气都不敢出。
当最后一个文件传输完毕,u盘的指示灯闪烁了一下,归于平静。赵承平拔下u盘,紧紧地攥在手心,那微凉的金属外壳,此刻却仿佛承载着千钧的重量。
【虽然看不清脸,但至少有了他大概的体貌特征。】
他们起身告辞,走出那间空气混浊的旅馆。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小镇的黄昏带着一种安逸而缓慢的节奏。街灯依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将青石板路照得一片温润,远处传来谁家厨房里锅铲碰撞的声响和饭菜的香气,还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
这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让赵承平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弛了一瞬。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水汽的、清凉的晚间空气,试图将肺里残留的、旅馆的浑浊气息全部吐出。
“赵队,咱们现在怎么办?” 张晨跟在他身旁,打破了沉默,“这家伙就像个影子,连个正脸都没有,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形和一个看不清的记号……” 他的语气里,透着一丝年轻人的焦躁和茫然。
【接下来就是在这个小城里找到他。小城不大,但找一个人也不容易。】
“影子,也能被光照出来。” 赵承平的脚步没有停,他的目光扫过这条老街,扫过那些亮着灯的窗户和过往的行人,“南溪镇常住人口有多少?”
“镇区大概三万多,算上周边的村子,能有五六万。” 张晨立刻回答。
“三万……” 赵承平在心里默念着这个数字。小城不大,但要在这三万多张面孔里,找一个刻意隐藏自己、连清晰长相都不知道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很清楚,传统的摸排走访方式,对于王德海这种级别的“幽灵”来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打草惊蛇。
他们走到街角,停在一棵老槐树下。赵承平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给张晨一根,自己也点上一支。青白色的烟雾在他坚毅的脸庞前缭绕、散开。
【他们分析,王德海在这里住过,可能对这里比较熟悉,也有可能还躲在这里。】
“小张,我们换个思路。” 赵承平缓缓开口,烟头的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明灭,“我们现在要找的,不是一个叫王德海的身份证,而是一个具备特定行为模式的‘影子’。”
他弹了弹烟灰,开始了他条分缕析的分析:“第一,这个人,我们暂且称他为‘影子’,他具备极强的反侦察意识。他懂得如何避开监控,如何不引人注目,这不是普通罪犯能做到的。这说明他背后,可能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团伙。”
“第二,他选择在这里停留一周,时间点恰好在李志强餐馆开业前。这绝非巧合。他很可能是在为李志强的‘退隐’做最后的清扫和安全评估工作。他清扫的,是可能从大城市追过来的线索;他评估的,是这个小镇是否足够安全,能让李志强彻底‘人间蒸发’。”
张晨听得入了神,他感觉自己的思路被这位老刑警瞬间拔高了。
赵承平吸了最后一口烟,将烟蒂精准地掐灭在路边的垃圾桶里。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所以,我们得出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推论——李志强对他而言,不是一个普通的同伙,而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重要目标。那么,在李志强没有绝对安全之前,这个负责‘清扫’的影子,会轻易离开吗?”
张晨的脑中仿佛有电光一闪,他脱口而出:“不会!他很可能还留在这里!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哨兵!”
“没错。” 赵承平点了点头,对这个年轻人的悟性表示认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有人都以为,与李志强有关的线索会远遁千里,但恰恰相反,他很可能就藏身在这座小镇的某个角落,像一条毒蛇,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同伴,同时监视着周围的一切风吹草动。”
赵承平的内心比他口中说出的更加确定。王德海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任务的。他在这里住过,对这里的街巷、人流比较熟悉,这为他的潜伏提供了天然的便利。他就像一个融入了背景色的变色龙,静静地蛰伏着。
“那……那我们该怎么找?” 张晨感觉找到了方向,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赵承平转过身,他们的第一站,直奔王德海两年前取走那笔三万七千八百元现金的工商银行网点。
网点坐落在安和市最繁华的建设路商业区,与旅馆所在的旧街区仿佛是两个世界。这里车水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