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东北谢文东> 第318章 日军的反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8章 日军的反扑(2 / 4)

战壕时,山岗后的机枪突然响了。子弹像群马蜂扑过来,李团长眼睁睁看着几个战士倒在血泊里,却咬着牙不让部队撤退。“往前冲!给小鬼子点颜色看看!”他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刀疤在阳光下涨成紫红色。

谢文东趴在战壕里,手指抠着发烫的泥土。他看见日军的骑兵从山岗左侧冲出来,马刀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条黄色的毒蛇。一营的战士们被夹在中间,伤亡在不断增加,李团长举着驳壳枪冲锋时,战马突然栽倒在地——是踩中了日军提前埋好的地雷。

“打信号弹!”谢文东猛地站起来,腰间的驳壳枪同时开火。红色的信号弹在硝烟里炸开时,他看见右翼的机枪突然调转方向,子弹像道火墙拦住了日军的骑兵。这是他早就布下的后手,机枪手们趴在伪装成尸体的草堆里,已经等了整整三个小时。

战场突然安静下来,只有伤兵的呻吟和远处的蝉鸣。谢文东靠在战壕壁上,胸口剧烈起伏,银锁不在脖子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忽然想起张彩霞的银锁是母亲给的,而他的这枚,是妻子临终前用最后一口气焐热的。

三、矿洞里的牵挂

张彩霞在矿洞深处点燃松明时,火苗舔着岩壁上的水珠,映出她苍白的脸。妇女队的三十多个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伤员的呻吟混着孩子们的哭泣,像团潮湿的棉絮堵在每个人心头。

“彩霞姐,这锁……”小李把银锁递过来时,手指还在发抖。少年的裤腿撕开个大口子,膝盖上的血混着泥,在地上拖出断断续续的红线。

张彩霞的指尖刚触到银锁,就被烫似的缩了回去。这枚锁比她的那枚沉些,背面刻着个模糊的“梅”字——是谢文东妻子的名字。她忽然想起昨夜在山洞里,他说杀了自己妻子时的眼神,那里面的痛苦不像是装的。

“谢参谋长让咱们往井边挪。”她把银锁塞进贴身的口袋,那里还藏着半株野山参。松明的火光里,她看见井壁上果然有几道刻痕,是朵缺了半片的梅花,跟铜烟盒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这是谢参谋长刻的?”李大姐扶着受伤的丈夫走过来,女人的胳膊被弹片划伤了,却还是把最后块饼塞进丈夫嘴里。“去年冬天他来矿洞视察,说要是打仗了,这里就是最好的避难所。”

张彩霞的目光落在井台边的木桶上,桶底沉着块小小的鹅卵石,上面钻了个孔——这是她跟谢文东约定的信号,遇到危险就把石头扔进井里。她忽然想起去年在雪地里,他背着她走了整夜,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脚印在雪地里连成串,像条回家的路。

洞外传来马蹄声,妇女们瞬间安静下来,手里的剪刀和石块都握紧了。张彩霞示意大家躲到井后,自己则抱着松明往洞口挪去。火光里,她看见个穿抗联军装的人跳下马,绑腿上沾着的泥浆里,混着些灰白色的粉末——是硫磺矿特有的标记。

“是自己人!”她松了口气,那人是三营的王班长,左胳膊空荡荡的袖管在风里飘动。去年在五常县,他为了掩护伤员,亲手砍断了被日军马蹄踩住的胳膊。

“张同志,谢参谋长让我来报信。”王班长的声音带着喘息,从怀里掏出张揉皱的纸,“日军调集了坦克部队,傍晚就到,让你们往黑风口转移,那里有地道。”他的目光在矿洞里扫了一圈,“伤员能走吗?我带了两匹马。”

张彩霞突然注意到他腰间的枪套,那是日军特有的牛皮款式,上面还烫着樱花图案。她的手指悄悄摸向背后的短刀,刀柄上的野猪牙硌得手心生疼。“王班长,你的枪呢?”

王班长的脸色瞬间变了,手往腰间摸去时,张彩霞已经扑了过去。短刀刺进对方腹部的瞬间,她听见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嘴里吐出的血沫溅在她脸上,带着股铁锈味。

“你……怎么知道……”他的眼睛瞪得滚圆,看着她从自己怀里掏出的电台——跟松井部队里的型号一模一样。

“你的绑腿系反了。”张彩霞拔出刀,血溅在井台上的鹅卵石上,“真正的抗联战士,绝不会把十字结打在前面。”她忽然想起谢文东教她的话:“战场上的敌人好认,难认的是那些穿着自己衣服的鬼。”

洞外传来日军的呐喊声,张彩霞把松明扔进井里,浓烟瞬间灌满了矿洞。“跟我走!”她拽起受伤的李大姐,往地道口跑去时,贴身口袋里的银锁硌着心口,像颗跳动的心脏。

地道里漆黑一片,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和脚步声。张彩霞忽然想起谢文东说过,这地道是当年矿工们挖的,连通着黑风口的密林。他还说,等抗战胜利了,就把这里改成粮仓,让孩子们再也不用挨饿。

四、黄昏的总攻

夕阳把战场染成了血红色,谢文东靠在烧焦的白桦树后,手里的驳壳枪只剩下最后三发子弹。李团长躺在他身边,肚子上的伤口已经不再流血,刀疤在暮色里像条凝固的蛇。

“参谋长……我好像看见我哥了。”李团长的声音越来越轻,眼睛望着天边的晚霞,“他说……家里的玉米熟了,让我回去收……”

谢文东没有说话,只是往他嘴里塞了块炒面。远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