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第277章 崇祯九年发展计划(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7章 崇祯九年发展计划(一)(2 / 3)

“生产水泥交给治水清吏司来做,工部我另有他用。”

“其次,要在各州重要的府县,大规模兴建常平仓。”

“丰年时平价购入粮食储满,遇到突发情况时,开仓平抑粮价、赈济灾民。”

“最后,还得想方设法增产。”

江瀚目光炯炯地看向李兴怀,

“比如,在肥料上做做文章。”

李兴怀闻言有些诧异:

“大王,这农家肥之事,川中各地农户自有法门。”

“有的农户会将人畜粪便、草木灰、秸秆落叶等混杂,堆积起来用泥封盖,使其发酵腐熟,一两月后便可下地;”

“而靠近河岸的农户,用的则是河塘淤泥肥。”

“这些法子千百年来自有传承,大王无需操心此事。”

江瀚听罢,摇了摇头:

“我的意思不是让农户自己弄,而是集中力量,由官府来办这件事。”

他紧接着解释道,

“咱们在各地不是有许多营庄吗?这些营庄土地可不少,需要大量的肥料养地,光靠佃户可没办法轻易解决。”

“比如城里的夜香,我记得以往都是有专人收取,集中沤肥的吧?”

“这些肥料可都是要花钱的,一般的佃户轻易不舍得买,这就要由官府来解决了。”

在中国的古代城市,收取粪便是一门有相当利润的行业。

而这门行业,通常都是由地方有势力的“粪霸”或行会控制。

他们向城镇住户收取费用或低价购买夜香,经过集中沤制后,再卖给村里的农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活儿别看埋汰,但利润可不小,以往都是有背景的人才能做。”

“现在这帮人要么被我们清算,要么跑了,正好由官府接手!”

江瀚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由各州县衙门统一组织,收集城内粪便、在城外设立大型的官营沤肥场,集中沤制肥料。”

“这些肥料,优先供应咱们的营庄,剩余的还可以平价卖给农户,一鱼两吃。”

“再者,你说的河泥肥,也可以由官府出面,组织民夫,统一开挖。”

“眼下正值冬季枯水期,这样搞既能清淤,还能挖泥肥田,可谓是一举两得。”

江瀚越说越觉得可行,朝着李兴怀吩咐道:

“你仔细记下,等回去之后,再把我说的这些法子,写个详细的章程出来。”

“一式两份,一份报给我,一份留你农部存档。”

“等日后察验,也好互相对照,论功记过。”

李兴怀听罢连忙点头,仔细记下此时。

他心中暗自佩服,不愧是大王,连人粪这等“贱业”都考虑得如此周全。

但其实,江瀚惦记的可不只是农家肥。

他脑子里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做些化肥出来。

化肥可谓是后世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粮食增产有着革命性意义。

众所周知,化肥主要成分就是氮、磷、钾三种元素。

其中,氮肥能促进叶片生长,使植株茂盛;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

钾肥能增强作物抗逆性,比如抗病、抗寒、抗旱等。

如果江瀚能搞出化肥,那么大幅度提升亩产将不在话下。

而好巧不巧,在明末,还真有一种类似化肥的物质普遍存在。

这种物质就是硝酸钾(KO),是一种含有氮和钾的化合物。

这玩意儿听起来很陌生,但换个名字就耳熟了。

硝酸钾在民间,又叫土硝或者硝石,正是军中制造黑火药的关键原料。

但是吧,一般的土硝并不能直接用来施肥。

明末时期的硝石,大多都是从硝土中熬制出来的,其中硝酸钾的纯度并不高,含有不少杂质。

如果直接把它施用于农田,不仅营养元素难以吸收,反而可能烧毁农作物,甚至破坏土壤结构。

所以江瀚必须想办法,去除土硝里的杂质,然后再将其配比成化肥。

而且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硝石是制备火药的关键材料,必须满足军中需求,剩下的才能用来制作化肥。

但化肥这玩意儿吧,你又必须量产才行,否则一斤两斤的化肥,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念及于此,江瀚脑中突然灵光一闪,看向李兴怀:

“李主事,你是四川本地人,可曾知道本省哪里有产量大的硝石矿?”

“就是军中用来造火药的硝土,我有急用。”

李兴怀被他问得一怔,不知道话题怎么突然从粮食扯到了硝石,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思索片刻后,缓缓开口道:

“回大王,臣下的老家江油,就有一处极大的产硝地。”

“哦?仔细说说!”

李兴怀整理了一下思绪,回道:

“就在江油县以北的重华镇一带,有座老君山。”

“此山颇有神异,山中有许多天然形成的硝洞,规模很大,比较出名的有大兴洞、朝阳洞、天雨洞等。”

“这些洞内四季阴凉,洞壁和底部的土层中富含硝土,附近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