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缅北之价> 第31章 未竟之路与暗流涌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未竟之路与暗流涌动(1 / 2)

病房的窗户开了一条缝,傍晚微凉的风吹拂进来,带着城市远处模糊的喧嚣。黄小磊在本子上写下的“然后呢?”三个字,墨迹未干,像一个悬停在空中的问号,既是对过去的诘问,也是对未来的茫然试探。

陈会长的来访,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激起的涟漪缓缓扩散。那句“他很好,很安全”和关于“地下河”的比喻,在黄小磊死寂的内心世界里,投下了一缕微弱却持续的光亮。阿木不再仅仅是一个救了他命的模糊影子,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在绝对黑暗中依然存在、并且持续运作的坚韧力量。这种认知,带来了一种奇异的慰藉,仿佛他自己也不再是全然孤独的漂流者。

身体的复健依旧痛苦而枯燥,但他眼神里多了一丝不一样的东西。粹的忍受,而是多了一点近乎虔诚的专注。他更加留意陈治疗师讲解的每一个肌肉发力的技巧,每一次呼吸的配合。他甚至开始尝试在无人时,极其艰难地、用那本李医生给的笔记本,记录一些身体的感觉:“今天抬腿,好像高了一点点。”“伤口痒,像蚂蚁爬。”

这种对自身细微变化的捕捉,是一种重新认识、重新接纳这具破碎躯体的开始。

李医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她适时地调整了沙盘。她带来了几个新的、更具象的模型:一辆越野车、一架飞机、一所学校的模型、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地球仪。

“世界很大。”她将地球仪轻轻放在沙盘边缘,手指划过上面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有很多地方,很多种活法。”

黄小磊的目光随着她的手指移动,最终停留在地球仪上某个模糊的、代表着缅北区域的点。那里,是他噩梦开始的地方,也是阿木那样的人仍在战斗的地方。

他没有立刻去动那些新模型,但接下来的几天,沙盘里的布局开始发生缓慢的变化。那座代表内心封闭堡垒的沙堆,依然存在,但周围不再是一片荒芜。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个“学校”模型,放在了离堡垒稍远,但能被“看到”的地方。又将那辆“越野车”,放在了那条代表沟壑的边上,车头指向桥梁的方向。

一种极其隐晦的、对“外部世界”和“未来可能性”的试探性接纳。

然而,现实的暗流从未停止涌动。警方对那本关键账本的破译和梳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如同捅了马蜂窝。账本内记录的隐秘交易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牵扯出的利益方之庞大、背景之复杂,远超最初预估。

专案组的压力陡增。上级的指示更加谨慎,办案的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权衡,周密部署。深水之下,巨大的阻力开始隐隐显现。

一些难以追查来源的、针对办案人员的匿名举报信开始出现,内容荒诞却恶心。专案组核心成员的家属,接到了奇怪的“打错”电话或深夜敲门声,虽未造成实质伤害,却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威慑和不安。

调查似乎陷入了某种无形的泥沼,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仿佛有一张看不见的网,在暗中收缩,试图将刚刚露出的线索再次掐断。

更令人不安的是,通过技术监控,警方发现缅北地区几个主要电诈园区的资金流动模式发生了诡异的变化,大量资金正通过更加隐蔽的渠道快速转移,像是在准备应对某种可能的冻结或打击。同时,园区内部的武装巡逻似乎更加频繁,对人员的管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苛程度。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通过加密渠道,在相关方面弥漫开来。对方似乎已经察觉到了危险正在逼近,正在紧急加固防线,转移资产。

这些高层面的激烈博弈和潜在风险,被小心翼翼地隔绝在黄小磊的病房之外。但他依然能从一些细微处感受到异样:姐姐接电话时越发凝重的神色、警方来访频率的降低和停留时间的缩短、甚至医院走廊里偶尔出现的、气质明显不同于普通医护或访客的陌生面孔。

危险的气息,即使被层层过滤,依旧如同臭氧般,能被最敏感的神经捕捉到。

一天夜里,黄小磊再次从噩梦中惊醒,梦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被打被追,而是变成了阿木在丛林里被许多人包围,他拼命想喊,却发不出声音。醒来后,心悸不已,冷汗浸透睡衣。

他下意识地摸向枕头下,那里藏着陈会长留下的名片。冰凉的卡片边缘硌着指尖,带来一丝奇异的真实感。

第二天,他向李医生提出了一个请求。

这个请求让李医生有些意外,但很快她便明白了其中深意。他的听力受损,未来可能需要助听设备,但手语,是另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语言。学习它,不仅仅是为了沟通,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在沉默中也能找到表达和联结方式的决心,一种向阿木那样在无声世界中行动的人致敬的方式。

李医生立刻联系了相关资源。很快,一位温和的聋哑人老师开始定期来到医院,从最简单的字母和日常用语开始,耐心地教他。学习的过程缓慢而笨拙,但黄小磊投入了极大的专注。手指笨拙地比划着,额角渗出细汗,眼神却异常明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