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其他类型>缅北之价> 第34章 归巢指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归巢指令(1 / 2)

“鸦瞳”协议的存在,如同一片不祥的阴云,笼罩在专案组乃至整个城市防御体系的上空。对手已经不再满足于破坏或控制,他们追求的是某种更诡异、更本质的“融合”或“替代”。这种超越常规犯罪范畴的威胁,让所有知情者都感到一种源自认知层面的寒意。

陆时的警告下达后,整个系统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网络安全部门开始在全市数字基础设施中搜索任何可能符合“鸦瞳”协议特征的异常代码或潜伏节点;刑侦部门则对秦青等所有与边缘数字理论相关、且有机会接触核心系统的人员进行了更深入的背景挖掘和心理评估;技术部门则全力分析从天文台基地恢复的那段残缺日志,试图破解“归巢最终确认”的含义。

然而,“渡鸦”组织仿佛真的化作了无形的幽灵,彻底消失在数据的海洋和现实的阴影中。没有新的信号,没有新的袭击,甚至连之前那些若隐若现的挑衅都停止了。城市呈现出一种暴风雨来临前诡异的平静。

这种平静,反而让陆时更加不安。他知道,对于“渡鸦”这样的对手,沉默往往意味着最危险的酝酿。

苏晓的情况也在印证着他的不安。她大脑中的纳米沉积物活性持续衰减,几周后,最新的扫描显示,大部分沉积物已经自然代谢分解,残留的微量也失去了所有异常电磁特性。她作为“生物信标”的功能彻底消失了。与此同时,她的意识开始出现缓慢但稳定的恢复迹象,对过去的记忆(包括被绑架前的正常生活)逐渐清晰,而对被囚禁、被改造、被卷入仪式的恐怖经历,则呈现出一种创伤后的选择性遗忘。专家认为,这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受害者正在从噩梦中苏醒。但陆时却无法感到欣慰。苏晓的“失效”太过于巧合,仿佛她的价值已经被完全榨取,如同用完即弃的工具。这更让他确信,警方在“最终相位”中的干预,本身就是“渡鸦”计划的一部分,而苏晓,完美地完成了她作为“校准器”的使命。

现在,对方拿到了他们需要的数据,“鸦瞳”协议已经校准完毕,他们在等待什么?“归巢最终确认”又是什么?

陆时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写满线索和疑问的白板,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思维推演。他反复咀嚼着每一个细节:从林媛手腕的印记,到k-31的编码;从李建明茶社的暗格,到韩东明的神经实验;从镜窟的光影迷宫,到运营中心的数字深渊;再到天文台基地的最终校准……

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背后一定有一条贯穿始终的逻辑线。这条逻辑线的终点,就是“鸦瞳”和“归巢”。

他注意到一个一直被忽略的时间维度。陈景明活跃于八十年代,“渡鸦社”的历史更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而最近的案件集中在近几年。这个组织有着惊人的耐心和长线布局的能力。那么,“归巢”是否也对应着一个长周期的、可能基于天文、历史周期或者某种特定条件成熟的时间点?

他将已知所有与时间相关的线索罗列出来:陈景明笔记中的日期、西山公园无名女尸案的时间、林媛遇害时间、天文台基地最终校准的时间……甚至包括了那个被踩碎在镜窟外、指针停在3:14的电子表。

3:14……这个数字除了可能指向圆周率π,是否还有其他含义?一个时间?一个坐标代码?

他让技术部门将所有已知日期和时间点进行数学建模,寻找隐藏的周期律或与特定天文事件(如行星连珠、特定恒星方位角等)的关联。

与此同时,对秦青的调查也有了新的发现。调查员在她已注销的一个私人博客的加密备份中,找到了一段写于一年前的、近乎呓语的文字:

“……当城市的脉搏与星空的韵律同步,当古老的回响在数据深渊中激荡,门将开启。我们将卸下肉身的枷锁,融入永恒的辉光。归巢之时,即是新生之刻。鸦瞳所视,即为真理所在。”

这段文字几乎明示了“渡鸦”的终极目标——一种脱离肉体、融入数字网络的“新生”,而“归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时刻!“星空的韵律”和“古老的回响”则暗示了启动时机需要满足特定的天文和…… perhaps 历史条件?

就在陆时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出现了。

技侦部门在对全市进行常态化的异常信号扫描时,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能量等级极低、但调制方式与“渡鸦”风格高度相似的信号脉冲。信号源并非来自固定地点,而是随着本市地铁线路的移动而移动,仿佛某个信号装置被安置在了地铁列车之上!

信号脉冲的内容经过艰难破解,只有两个不断重复的词语:

“归巢。确认。”

归巢确认!这就是他们在等待的最终指令?!它竟然是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来传递的?如此简单,却又如此难以追踪!

陆时立刻下令,调动所有便衣力量,对全市地铁线路、列车、站点进行地毯式搜查,寻找任何可疑的信号发射装置或人员。

然而,搜查工作进行了一整天,一无所获。信号脉冲也再未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