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年间。
“建文,这个小王八蛋!”
“被黄子澄、齐泰那些坏人煽动,要削藩!”
“把周王全家囚禁在应天,废了代王,软禁了齐王,杀了湘王,把兵调到顺天,派几个小官看着我,看我是不是要造反!”
“哈哈哈哈!我在猪圈里吃了几年的猪屎,才把这个天下打下来!”
朱棣朝着百官呵斥道,语气愤然。
“天命助朕,使大明之天下重归于明!”
朱棣大手一挥,帝王之气尽显。
百官尽呼圣明万岁。
这次天幕向天下人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朱棣本是天命所归,要不然他怎么取得天下的?
朱允炆德不配位,拥有重兵也无法战胜朱棣,在世人看来这不是天命所归又是什么呢。
大明,洪武年间。
“削藩?!”
朱元璋猛然踢翻御案,面色十分狰狞。
天幕在最后说明了朱允炆的所作所为,也说明了朱棣为何会造反。
“好好一个仁厚孝顺的皇孙!”
朱元璋牙缝里挤出的声音,冰冷而骇人。
“齐王、湘王、代王那都是他的亲叔叔啊!他如何下得去手?!”
“他怎敢他怎敢如此对待他的骨肉血亲?!”
朱元璋面色铁青,甚至因极度愤怒而身体微颤。
“标儿标儿!你看到了吗?!”
“天幕这是在警示咱!这是在告诉咱,你若不在,这个家、这个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允炆这孩子,心性竟如此酷烈咱差点,咱差点就把江山交到一个会逼死自己亲叔父的人手里!”
朱元璋语气从暴怒转为一种劫后余生的沉重。
“父皇息怒,此乃儿臣之过!”
“允炆若行恶逆之事,首先是儿臣作为父亲,教子无方之罪,儿臣日后必对其严加管教,导其向善!”
“其次,亦是儿臣作为兄长,未能让弟弟们安心,未能提前消弭这骨肉相残的祸根。”
“请父皇放心,只要儿臣在一日,必竭力保全所有弟弟,绝不会让自家人的血,玷污了我大明的江山!”
朱标声音沉痛但十分坚定的说道。
大汉,太祖年间。
“呸!这傻小子!一手天牌打得稀烂!”
刘邦看着天幕上的朱允炆,头都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当皇帝不会用人,还不如去卖狗肉!那耿炳文就知道守城,你让他去进攻?那李景隆就是个绣花枕头,你让他当主帅?”
“换做乃公,萧何管粮草,韩信带兵,张良出主意,老子自己在家里睡觉都能赢!”
刘邦对着天幕上的朱允炆啐了一口,真的被蠢笑了。
“削藩?削藩是这么削的?要么别动手,要么就下死手!一边喊着‘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一边又把他们往死里逼,这不是又当又立么?”
“标志!”
刘邦吐槽不己,他似乎从朱允炆身上看到了当年项羽的影子。
政治幼稚,战略愚蠢,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皇帝必须会的知人善用和心狠手辣,他朱允炆是一样没占啊!
大汉。
“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刘彻皱着眉头,愣是看完了朱允炆的削藩之术。
“拥有天下兵马钱粮,竟被一隅之地拖垮?”
“若是朕,一道旨意,发天下兵马,以泰山压顶之势,旬日之内踏平北平!岂容他朱棣有喘息之机?”
刘彻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他真的是被朱允炆的做法整无语了。
“勿使朕背负杀叔之名?”
“哈哈哈哈,人才,人才啊!”
“你真把自己当孝子贤孙啦?你囚禁周王,废了代王,软禁了齐王,杀了湘王,现在打仗了,你说不要‘使朕背负杀叔之名’?”
“天子肩负的是江山社稷,不是叔侄私情!你是皇帝啊,如此心性,也配居九五之位?”
刘彻看着天幕之上的朱允炆,面露不屑之色。
此刻的他对朱允炆的软弱感到极度厌恶。
皇帝的心软和犹豫,是对帝国最大的犯罪。
大唐,贞观年间。
“此子之败,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眛于势、拙于术、失于人!”
李世民缓缓摇头,对朱允炆的失败作出了他的评价。
“其一,昧于势。削藩操之过急,激起众怒,使朱老西能借‘靖难之名’,揽天下怨望藩王之心,其势己成,岂是简单军事征讨能灭的?”
“其二,拙于术。临阵换将,任用庸才,赏罚不明,犯兵家大忌!”
“其三,失于人。朕观那北平城下诸将,胜则逡巡不前,败则土崩瓦解,可见其士卒并不知为何而战,将帅亦无死战之心。”
“为君者未能收揽豪杰之心,空有百万大军,亦不过是一盘散沙。”
李世民眼中透露着锐利光彩,分析的十分准确。
毕竟他可是全能统帅好吧,这点问题一眼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