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简首可笑!”
刘彻激动地踱步,衣袖带风。
“若朕不是自幼习武,通晓兵法,能在上林苑练兵,能制定出击匈奴的战略,你们这些将领再能打又有什么用?”
“还记得第一次北伐时,那些老将们质疑朕的决策吗?若朕没有真才实学,能镇得住场子?能让你放手去打仗?”
刘彻突然转过身,目光锐利。
“陛下圣明。臣等虽在前线征战,但若无陛下运筹帷幄,制定方略,调度粮草,臣等确实难以建功!”
卫青恭敬行礼,眼中带着钦佩。
“正是此理!为君者,可以不会亲自上阵杀敌,但必须要懂军事,要能判断局势,要能让将领心服口服!”
刘彻满意地点头,重新坐下。
北宋,太祖年间。
“则平,你看这话说得在理。朕那些老部下们,总以为朕能得天下全靠他们拥戴。”
赵匡胤笑着摇头对赵普举杯。
“可他们怕是忘了,朕当年一条棍棒打遍西百座军州!若不是朕武艺超群,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那些骄兵悍将凭什么服朕?”
赵匡胤站起身,做出持棍的姿势,眼中透露出凶光。
“陛下神武,自是非常人可比。但陛下最难得的是既善征战,又懂驭人之术。”
赵普重新为赵匡胤斟了杯酒,含笑说道。
“说得对!朕释兵权,是因为朕打得过他们;朕用文人,是因为朕镇得住武将。这才是为君之道!”
赵匡胤拿起酒杯,正色道。
大汉,世祖年间。
“仲华,你看后世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世人总说朕‘以柔道治天下’,却忘了朕也是马上得天下。”
刘秀轻抚胡须,对邓禹笑道。
“记得昆阳之战吗?若朕自己不懂军事,不会用兵,怎么可能以少胜多?”
“后来收服铜马军,若朕没有真本事,那些草莽英雄怎么会心服口服?”
刘秀站起身,目光看向远方。
“陛下圣明。正如天幕所言,参天大树需要厚土培育。臣等再有能力,也离不开陛下这方沃土啊。”
邓禹含笑点头,面露崇敬之色。
“为君者,可以宽厚,但不能软弱;可以会用人,但不能依赖。这才是治国之道。”
刘秀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