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
“令人动容的一幕”
“丙吉,你曾在廷尉府任职多年,可曾想过《赵世家》里最打动人心的是哪一段?”
刘询放下手中奏章,目光深远。
“陛下可是指程婴杵臼之事?臣每读至此,总不免想起当年在狱中”
丙吉沉吟片刻,面露追忆之色。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当年若不是你拼死保护,朕早己罢了。”
刘询抬手止住他的话,眼中闪过一丝痛色。
“程婴舍弃亲儿时,该是何等心境?公孙杵臼赴死时,又是何等决绝?这二人,一个忍辱偷生以全忠,一个慷慨赴死以明志”
刘询稍作停顿,声音低沉。
“陛下,臣在廷尉审理过无数案件,若依律法,程婴之举确有可议之处;独论忠义,实乃惊天地泣鬼神。”
于定国面色严肃,拱手说道。
“嗯朕常想,若是程婴活在当下,朕定要亲自为他斟酒。这般忠义之士,比那些整日高谈阔论的儒生更值得敬重。”
刘询颔首,他缓缓起身,走到殿门前。
“陛下圣明。正如太史公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程婴、公孙杵臼之死,可谓重于泰山。”
丙吉躬身说道。
“传朕旨意,在长安城为程婴、公孙杵臼立祠。要让后世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忠义之气。”
刘询回到御榻,沉声说道。
天幕视频开始播放——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动容的一幕?】
【东汉永平十七年正月的一天晚上,彼时己西十七岁的汉明帝刘庄,在当天夜里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回到了孩童之时,自己依旧是承欢在父母膝下的子丽。】
【昔日一家人幸福美满的场景更是历历在目,就像从前一样,就像从来都没有老过一样。】
大唐,天宝年间。
“太白兄,少饮些罢。”
杜甫按住李白将要举起的酒杯。
“子美可知我昨夜梦见少时在碎叶城,阿耶握着我手教写‘李白’二字”
李白推开他的手,醉眼迷离地望着江心月影。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突然哽住,举杯邀天。
话音未落,他突然将手中的玉杯掷入江中,惊起层层涟漪。
“太白兄!”
杜甫见李白摇摇晃晃的模样,想要过去扶他一把。
“我这一生走遍二十西郡,见过杨妃醉舞,享过力士脱靴”
“可最痛的,竟是再听不到阿耶在院门口唤那声‘十二郎归家矣’!”
李白踉踉跄跄地走着,转过身时眼角水光闪动。
“待秋深时,我陪十二郎回碎叶城可好?”
杜甫沉默片刻,解下披风为李白披上。
“不必!就让阿耶永远在碎叶城的春日里永远等他的十二郎”
李白望着滔滔江水,忽然朗声长笑。
说罢抓起酒壶仰头畅饮起来,任酒水混着江水沾湿衣襟。
杜甫摇头轻叹,终是举起另一壶酒,与李白一起并肩立在猎猎江风中。
季汉阵营。
诸葛亮从梦中惊醒,羽扇轻抚心口,平复着急促的呼吸。
“天幕这是”
刚惊醒的诸葛亮看着天幕,面容有些呆滞。
“丞相?”
值守的姜维轻声走近。
“伯约,方才我梦见先帝了。”
诸葛亮望着帐外,目光悠远。
姜维肃立静听。
“还是隆中草庐那日,先帝执着我的手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
“后来,先帝问我‘丞相何以清减至此’,我竟无言以对。”
诸葛亮淡淡说着,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丞相保重。”
姜维见诸葛亮额间密布细汗,递上温水。
“无妨。”
“先帝在梦中说‘北伐大业,尽托丞相’伯约,你看这群山掩过北方,正是长安。”
诸葛亮执起羽扇,目光渐复清明。
“传令各营,明日提前半个时辰操练。既蒙先帝托梦,更当竭尽全力。”
诸葛亮起身走向地图,声音沉静如常。
【然而,这一瞬的美好终究只是梦境。】
【梦醒之后,想起父母的汉明帝再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汉明帝率领文武百官去拜谒父母陵寝。】
【祭祀活动结束后,他来到母亲阴丽华生前的宫殿,看着母亲生前用过的首饰、梳妆台,不禁感动悲涕。】
【他命人把梳妆盒内的胭脂、粉膏都换成最新的,细心装好,就像母亲明日还要起床梳洗打扮一样。】
【左右的侍从、官员和亲眷们看到这一幕,都流下了眼泪。】
明朝。
“明帝贵为天子,尚且难舍舐犊之情”
归有光缓缓起身,走向窗前。
“这世间最痛的,原来不是死别,而是而是清晨醒来,还习惯性地想给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