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辉没兴趣长篇大论。高层会议也不是洗脑的地方。
跟这帮人谈企业文化、画大饼?纯属扯淡!
钱给到位,地位权利给足,比什么都实在。
确定完年终奖与分红,他便结束了发言。
接下来轮到刚从对岸赶回的总经理吉米主持。他要说的可就多了。
作为总经理,除了财务模块,整个公司都由他统筹。王凤仪负责的营销模块,也得向他虚线汇报。
吉米历练得越发老练,一开口便口若悬河。
从今年集团的发展历程,到明年的战略规划,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足足讲了一个小时才结束。
最后,他感谢了林祖辉的鼎力支持,又褒奖了在座同事的努力拼搏,圆满收尾。
核心汇报完毕,进入分公司述职环节。
包装工厂负责人蓝博文率先发言。
林祖辉记得这位——他肯定是个卧底,只是不清楚是谁放的卧底。
不过吉米很欣赏他,提过几次,希望在年后给他增加一些工作。
目前清洗工厂产能已完全满足港岛需求,甚至还有30富余。
加上老工厂未关停,总富余产能超50。蓝博文在损耗、人力、原料成本控制上做得不错,也阐述了后续改革计划和目标。
关于企业改制:工厂作为永辉集团在对岸的主体,已更名为“深城永辉超市有限公司”。
初步定价策略是:对岸采购成本叠加运输、人力后,再加价三成,由港岛总公司正常采购。
他甚至提到:随着产能稳定,计划启动粤省市场开拓(粤深地区)。
当初林祖辉谈下的超市运营牌照,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之前港岛发展太快,根本无暇顾及这块牌照。
林祖辉挺满意。这小子确实是个人才,当警察不好说,经营企业绝对是把好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来得想办法把他留下来!
随口嘉许几句,便示意下一位继续。
年终汇报重在总结展望,细节方案后续单独聊更高效,否则这会得开到明天去。
接着是林祖辉的本家,原采购部负责人林成才。
采购部已改组为永辉贸易公司,负责非农场产果蔬、食品的采购,再销售给工厂。
他这边中规中矩:建立了供应商库,制定了比价制度和三方监管流程,严防中饱私囊。
未来计划是在各食材产地建立农业合作社,大批量承包农牧产品,绕过中间商,实现产地直供。
除了供应永辉超市,未来也将依据市价,尝试对外批发销售。
随后的物流公司、供应链公司汇报,也大同小异。
拆分成分公司后,目标趋同:
先保证财务独立。交易虽按成本上浮20定价,但仍需履行采购核销流程。
这样既能确保分公司基本生存,又能激励他们开拓外部订单。
未来的核心考核点,就是盈利能力。
保障集团业务运转只是及格线,想拿高分,必须靠外部订单实现更高利润!
下一个轮到跟着吉米再次过海的辉叔。
他显然不太适应这种正式汇报,还是吉米在旁使了个眼色,才磕磕绊绊地开始。
海丰农场(现农业分公司)其实没太多新鲜事。
林祖辉对此农场相当关注,虽拆分出去,但吉米很少干预,整体战略仍是林祖辉遥控指挥。
农场已多次扩张:温室大棚2000亩,露天菜地若干,总蔬菜种植面积超2万亩。
每天供应蔬菜超200吨,不仅能满足工厂需求,甚至开始考虑向本地市场销售。
蔬菜种植战略是持续优化品种、增加种类。
他们曾提议种水果,被林祖辉否决——水果更适合广西的亚热带气候。
海丰土地有限,加上地处沿海,蔬菜大棚每年防台风就够烦人的了。
要是再种水果,说不准还没等挂果,就给台风吹倒了。
林祖辉的要求是:海丰专注种菜,将更多精力投入养殖业!
这里靠海,便于海运饲料原料,自产饲料成本可控。
规模化养殖的利润,远超种植业。
水果或许可以不吃,肉禽蛋总不能不吃吧?
港岛可没多少人天天吃素。
辉叔的汇报虽有些磕巴(时不时低头看笔记),内容倒没问题。
蔬菜除了供给深城永辉,已确定将不易保存的绿叶菜销往深城本地市场。
目前市场零售价已高于深城永辉的采购价——这很正常,一个是市场价,一个是成本叠加价。
接下来是养殖模块:
养鸡场已建成,首批肉鸡尚未出栏,产蛋鸡也没开始产蛋。预计下月收获首批鸡蛋与肉鸡。
农科院教授建议是,待养鸡场彻底稳定后,再考虑自产饲料。
顺序逻辑:鸡肉鸡蛋需求最大,肯定要先养鸡;
养猪风险最高,疫病损失大、周期最短也要半年、料肉比差不多是3:1。
肉鸡出栏仅需40多天,料肉比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