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乱跑。
给牲口喂食,鱼塘也撒一些青草和剁碎的红薯苗,鸡蛋收起来。
弄好以后,在空间里吃完了饭,这才离开。
……
“赵叔!”
来到自己买的房子这边,李红旗一眼就看到了背着手走路的赵南。
赵南也听到了喊声。
抬头看了一下。
笑道:“红旗啊!你怎么在这里?你这是……搬家?”
看着他身上挂着的各种东西,好奇地问了一句。
李红旗走近了,这才笑道:“嗯,宿舍住着太危险,我在这里弄了一套房子,赵叔,您也住附近?”
“昂,我住这里。”
说完,想到了什么,问道:“你住的是孙向东的老房子?”
“对啊!您知道啊!”
“当然知道啊,我就住附近,这一带谁家有空的房子我还是知道的。”
赵南说完,笑呵呵地说道:“走吧,晚上去我家吃饭!”
“叔,不用了,我在食堂吃了饭过来的,刚刚顺便去买了一些东西。”
李红旗笑着拒绝了。
担心对方问他背着的旧锅从哪里来的,虽然这只是旧的。
好在对方也没问。
“吃过就算了,家里也没准备什么菜,明天,明天是休息的时间,明天晚上来我家吃饭。”
“叔,不用了。”
“就这么说定了,你也别客气,走吧!一起回去。”
赵南笑呵呵地说了一句。
李红旗想了想,最后还是没拒绝,两人一起向着巷子里走去。
走在路上,两人聊了一会。
李红旗也知道了赵南大概住在哪里,也知道他家的情况。
就住在他那个“院子”隔壁。
之前路过的时候,院子最边上有一个砖瓦房带个小院子的那种,正是对方的家。
没想到居然这么近。
只不过对方的大门朝南,和他们不在一个院子而已。
紧挨着。
赵家,一共六口人,夫妻两人带着四个孩子。
老大早就已经工作,不过人不在这里,而是在四九城的机械厂。
老二和老三下乡去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在身边。
赵倩。
也是今年刚刚毕业,现在在厂广播站里做广播员。
这年头下乡的,大部分都是让儿子下乡,女儿或者年龄不够的孩子留在身边。
当然了,重男轻女比较厉害的,自然是女孩下乡。
说着话,来到了院子这边。
“赵叔,那您忙,我先去把家里收拾一下。”
来到院子这边,李红旗对着赵南打了个招呼。
赵南背着手轻轻点头:“行,你去忙你的,明天晚上记得来家里吃饭,不要带东西!听到了没?”
“哎,好,赵叔!”
李红旗自然是笑呵呵地答应了下来。
至于礼物,自然还是需要的,这是礼数。
随后两人便分开,李红旗提着东西回到了自己的房子里。
……
此时天还没有黑,李红旗进了房间,直接去了里屋。
趁着现在还没什么人过来,拿出扫帚稍微扫一下,悄悄将空间里的炕席、褥子拿出来铺在了上面。
至于厚的垫被,他暂时没有拿出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再拿出来。
一下拿太多的东西也不行。
其实,重庆这边冬天的温度不是特别低,也就零下几度。
完全没必要烧炕。
但是事情都是相对的。
作为北方人,他感觉这里比北方还要冷。
有一种冷到骨子里的感觉。
曾经他也去过南方,也有这种感觉。
当年中科大转移到肥市,那些四九城的人一点也不习惯,后来没办法,徽州省特地安装了暖气片供应学校。
保障了当时这些师生的生活。
此时外面已经开始昏暗了起来。
李红旗将煤油灯拿出来点着。
现在煤油也是要票的,每个月的供应量不是很多,只能说勉强够用。
“红旗!”
思绪间,门口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李红旗闻言扭头看了过去,向着门口走了过来。
等他来到堂屋的时候,人已经进来了。
正是方婶
身后跟着一个中年男子以及两个孩子。
男孩和他年龄差不多,小的只有十来岁。
“方婶!”
看到对方,李红旗笑呵呵地打了招呼。
方婶见状笑呵呵地说道:“看到这里灯亮着,琢磨着可能是搬进来了,我们过来看看,这是我爱人,还有两个孩子。”
李红旗看着几人笑了笑:“方叔吧!都进来吧!”
说完,示意几人进来。
进来以后,李红旗给方立辉散了一根烟。
笑道:“刚刚搬进来,还没来得及置办东西,坐炕上吧!来吃糖。”
拿起放在炕桌上的盘子,对着两个孩子示意了一下。
方立辉接过烟,笑了笑:“不用客气,我们就是过来看看,要是有什么需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