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人,穿梭于九天之上,脚下的云海如波涛般翻滚,
偶有仙鹤衔芝,灵猿攀峰,在缥缈的雾气间若隐若现。
越是靠近乾元山,周围的灵气便愈发浓郁活跃,
甚至无需刻意引导,便丝丝缕缕地自行渗入毛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哪吒趴在柔软的云朵里,大眼睛瞪得溜圆,贪婪地俯瞰着下方那从未见过的仙境景象。
只见远处群山连绵,如龙脊蜿蜒,主峰乾元山更是高耸入云,山体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流动的七彩霞光之中。
无数琼楼玉宇、飞檐斗角点缀在山峦之间,
在充沛的灵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瑰丽画卷。
“哇!师父师父!你家好大!好漂亮啊!”
哪吒兴奋地指着下方,小脸因激动而泛红,之前的些许离愁别绪早已被这新奇壮观的景象冲散。
太乙真人捋着胡须,胖脸上满是自豪之色,呵呵笑道:
“那是自然!咱这乾元山,可是师尊亲赐的道场,在这地界,那也是排得上号的洞天福地!”
李维静立一旁,默不作声。
他的面色依旧带着一丝疲惫的苍白,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仿佛有漩涡在缓缓转动。
他能清晰地“听”到体内那个近乎干涸的小世界,正发出饥渴的嗡鸣。
周遭那精纯而磅礴的天地灵气,对他而言,不啻于久旱逢甘霖。
他悄然运转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吸力,如同海绵吸水般,
将那些逸散的灵气纳入体内,滋养着枯竭的经脉与黯淡的小世界。
仅仅是这片刻的汲取,便让他感觉比在陈塘关休整半日效果更佳。
飞猪缓缓降落在山门前一座巨大的青石平台上。
平台尽头,矗立着一座古朴大气的白玉牌坊,上书三个道韵流转的大字——“乾元山”。
牌坊下,两名身着青色道袍、背负仙剑的守山弟子肃然而立,
他们眼神锐利,气息沉稳,显然修为不俗。
见到太乙真人,两名弟子立刻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弟子拜见太乙师叔!”
太乙真人笑眯眯地摆了摆手:“免礼免礼。”
他拍了拍身旁的哪吒,又指了指李维,语气随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这是贫道新收的徒儿,哪吒。这位是贫道的至交好友,李维道友。带他们回山住些时日,指点修行,静心疗养。”
其中一名年纪稍长的弟子抬起头,目光快速扫过哪吒和李维。
在哪吒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显然对这位“魔丸”转世的师弟早有耳闻。
当他的目光落在李维身上时,则带上了一丝审视。
李维气息内敛,面色不佳,看上去并无高深修为在身,
但能与太乙师叔称为“至交”,且被带来山门疗养,想必绝非寻常。
不过,太乙真人在教中地位尊崇,他亲自带来的人,守山弟子自然不敢过多盘问。
那弟子只是恭敬地应道:
“既是师叔的贵客,自当入内。师叔请,两位请。”
太乙真人满意地点点头,不再多言,
领着李维和哪吒,迈步跨过了那象征着圣人道场的白玉牌坊。
一入山门,景象豁然开朗。
仿佛穿过了一层无形的薄膜,外界的喧嚣与凡尘气息被彻底隔绝。
一股更加精纯、更加浓郁、几乎化为实质的天地灵气扑面而来,
让人通体舒泰,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脚下的石阶温润如玉,两旁是苍劲的古松翠柏,枝叶间有灵光闪烁。
远处瀑布如银河倒挂,轰鸣声却奇异地化作悦耳仙音。
空气中弥漫着奇花异草的馥郁芬芳,深吸一口,便觉神清气爽,连李维那沉重的伤势似乎都轻了一分。
沿途所见之人并不多,大多行色匆匆,或御剑飞行,或乘坐异兽,
偶有相遇,见到太乙真人,
无不驻足行礼,口称“师叔”或“师兄”,神态恭敬。
整个乾元山都笼罩在一种宁静而专注的修炼氛围之中,仿佛外界的纷扰与此地全然无关。
“嘿嘿,咱这地方不错吧?”
太乙真人得意地介绍道,
“平日里弟子们大多在各自洞府或传功殿静修,若非大事,很少在外走动。清静,正好适合道友你养伤。”
李维微微颔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沿途的景致,实则内心早已掀起波澜。
他感受到的不只是灵气的充沛,更是此地所蕴含的、源自圣人的大道规则痕迹。
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力量残留,
对他理解和修复自身的规则之力,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哪吒更是如同脱缰的野马,看什么都觉得新奇。
他一会儿指着远处在云中嬉戏的仙鹤大叫,
一会儿又想去捞溪水里那些闪烁着灵光的锦麟,被太乙真人哭笑不得地拽住。
“莫要顽皮!这山里的东西可不能乱碰,有些是看守药园的灵兽,凶得很!”
穿过几片仙雾缭绕的竹